3月8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二”,民间俗称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和跟惊蛰日期接近,一声春雷将蛇虫都惊醒了,这就标志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抬头”的说法源自哪里,又有哪些习俗呢?和小编一起往下看看。
龙,作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从古至今不仅代表着祥瑞,更代表着能主宰风雨。而古人认为,负责行云布雨的龙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蛰伏的,“闻雷声而动、春分登天”,都可以看成是“龙抬头”的一种原始说法
。从节气上看,农历的二月初,是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的。这段时日气温回升,大地开始解冻,不少地方都开始降雨,特别是北方地区。为了不失农时,大家都趁着这段时日开始耕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也就由此而来。人们在春耕开始之前,都会敬龙祈雨,这样做的目的让老天保佑,盼望一年下来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中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同时也用于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故而将今日今日称为“龙抬头”。
历史演变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其来历和古代天文学中,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及农业节气有关。在唐朝,人们已经把“二月初二”作为了一个特殊的日子,“迎富贵”就是指的今天,而在这一天里,人们也要吃一些点心,称之为吃“迎富贵果子”。
在宋代,宫廷里会有专门的活动来庆祝这一天。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就有对南宋过“二月二”这天的记载。这一天,宫中会有“挑菜”的御宴活动,在宴会上,人们会在一种口小底大的叫小斛的容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再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丝帛上,放到容器下压住,等大家来猜菜蔬的名字,结果当然也是有奖有罚,好不热闹。
而到了元代,“二月二”就已被明确是“龙抬头”的日子了。《析津志》里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也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在这一天里,吃面条是件人们都会做的事情,面条也被称作“龙须面”;而烙饼在这一天里,也被称作为“龙鳞”;白白的饺子,在这一天里,也被人们看作是龙的一部分,称之为“龙牙”……
节日习俗
1.奉祀土地神
传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也正是土地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深受各地各方百姓所爱戴的神明。
南方“二月二”龙抬头时,仍沿用祭社习俗,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除了有类似龙抬头的节日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为习俗,而南方也普遍会奉祀土地神。
临沂的部分地方,在这一天还会举办土地会,农民们会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祈求土地爷保佑今年有个好收成。
2.开笔写字
农历二月初三为主宰功名之神文昌的诞辰,旧时在这天里,都会让孩子们开笔写字,有取龙抬头之吉兆。家里人会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以启蒙明智,寓意让孩子眼明心明,住院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习俗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的一种形式。
3.剃龙头
二月初二素有让小孩理发的习俗,也名为“喜头”。这天,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们能健康成长,长大后能出人头地;而大人在这天里理发,也代表着辞旧迎新、带来好运的意思,新的一年里会顺顺利利。
因为在这天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的说法,加上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二月二这天理发的人就会特别多,理发店的生意也很好。
“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嘿嘿,祝大家一年里万事顺意,吉祥如意。关于二月二,你家乡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哦。
本文由【麦兜说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本账号会不定期推出社会、生活等相关文章,喜欢的朋友记得转发关注哦~创作不易,和麦兜一起向美好生活大跨步!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