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少林CEO释永信-佛教可为和谐社会服务

发布时间:2024-12-18 02:17:33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少林CEO释永信:佛教可为和谐社会服务

核心提示: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挂钩,少林寺在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可谓游刃有余。从到世界巡演到拍电视剧……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有着CEO的少林方丈释永信。广受瞩目的首届“少林论禅”活动结束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9月7日和9月8日接受了专访

释永信语录:

我们要不去做事,政府也不会重视我们,媒体也不会关注我们,也不会来这么多的帖子。骂人的都是什么人?他们谁都骂,他们也是很辛苦的啊

首先要恢复少林寺的僧团,这是组织建设;恢复少林寺的文化建设,对现有文物进行保护

2004年,少林寺在整修施工过程中,用了20万立方石材。人的眼睛能穿透很多东西,只有厚才能显示出厚重来,薄了,人的眼睛是可以穿透的

我们认为佛教还是可以为当今社会为和谐社会服务的。我们国家现在很重视传统宗教了,这对国家和谐发展是有益的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江华 张欢 发自少林寺

“别胡思乱想就是禅”

人物周刊:少林寺现在能够有如此高的知名度,能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在国际上产生不小的影响,应该说,与您向世界输出少林寺文化的积极的姿态分不开。抛开您所受到的争议不谈,您觉得您是被时代选择来做这样一件事情的吗?

释永信:(微笑)因缘吧。

人物周刊 :少林寺自从1928年被焚毁,到1980年代还一直保持着遗迹的状态,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恢复少林的?

释永信:首先要恢复少林寺的僧团,这是组织建设。有了僧团才能保证传承。我1980年代入寺的时候,也就十几个僧人。

当时的少林寺已经开始努力解决寺院的传承问题,适当地多收一些徒弟,修复殿宇,解决僧人的居住环境,恢复少林寺的文化建设,对现有的文物进行保护,比如寺院的古塔、碑刻、壁画。需要恢复少林功夫、禅修的一些传承意识,还有修行法门等等。

恢复禅堂,恢复武僧团,恢复僧人的早晚功课,初一十五诵戒,僧人过堂用斋,重建寺庙的清规,让僧人重新过正常的宗教生活。

人物周刊:少林寺要继续发扬光大,没有这些制度的建设,也就是纸上谈兵了?

释永信:对。佛教能够在中国传承2000多年,要继承它就得先恢复,在继承之后我们还得适应社会。

过去这一千多年,佛教禅宗寺院一直都是“农禅并重”,提倡的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这也是佛教传到中国以来的特色,提倡走自食其力道路。

佛教当初进入中国,和尚都是作为专家学者被邀请来的,完全是官府养着。本土化以后就是官府赐给一些良田还有建筑,让他们自食其力。

过去少林寺几千顷地,周围几座山都是少林寺的。土地改革以后,土地归国有、归佃户,就只剩下这么一个院落,还有28亩地。

寺庙一扩建,地就更少了,还都在荒坡上,是旱地,浇不了水的。

我来的时候,一进山门,透过几根柱子就能看见1928年没有烧掉的方丈室了。

人物周刊:您当初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少年,有没有想过要振兴少林?

释永信:那是不可能的!还是个小孩,根本就没想过,当时少林寺能够收留我,就已经很满意了(大笑)。

我是在少林寺逐步做起来的。当初来的时候,国家政策还不允许出家。师父私自把我们留下来了,留下来就种地、干活,当时也没啥想法。

1983年以后,国家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到了1984年,寺庙的房产、管理权、经营权才逐步交给了僧人。

那时候还是老和尚(注:前任方丈行正大和尚)掌门,政府为少林寺成立了一个管理组,当时叫佛教民主管理委员会,5人小组,我是这个班子的成员。那时我在老和尚身边做侍者,他眼睛不方便,我协助他工作。

人物周刊:行正大和尚对您各个方面的影响一定很大吧?

释永信:对。

人物周刊:您现在不单是少林寺方丈,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可以说是佛教界领袖之一了。您这些年有些什么思考,对于佛、禅和社会,有什么见解?

释永信:佛教能够传入中国,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肯定是有它的文化优势。

佛教学说就结合着中国的儒家、道家,形成了禅宗。而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自然是有着巨大贡献的。我认为少林寺对于禅宗的贡献也是与中原文化分不开的。

西方文化是理性的,而佛却相反,他本身是个人,是个有觉悟的人,通过长时间的修行达到了觉悟,然后呢,我们称他为佛,而且佛不止一个,众生皆有佛相,大家只要努力,都能达到他的境界。中国佛教禅宗的修行是为了自己见性成佛,自己可以主宰自己,不是靠哪一个外来力量,不是靠什么神,所以说现在佛教就讲究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做。自度度人、普度众生。

所以说佛教不是神教,而是一种人生教育,不是为了神而存在的,是为人存在。

人物周刊:媒体评论你是CEO,说你在经营少林寺。很多人都说释永信在社会上开个大公司绝对没有问题,为什么您要在这个受到诸多限制的地方做事情呢?

释永信:每个人的因缘和追求不同吧,我本人适合这种出家人的生活。

少林寺不能和企业相提并论,因为它代表着一种信仰文化、一种禅的精神。也不受民族、种族的限制。就像好的作品什么人都看,是封杀不住的,是会得到大家认可并可以流传的。这是人类共同的一种财富,大家都会向往的。

人物周刊:您这么忙,接待、出行、参与各项活动,哪里有时间修禅呢?对于我们的这个问题,有人会笑着说,方丈很容易就能打发你:吃喝拉撒,都是修禅。

释永信:也不能这么说。一个人的修行过程就是生活过程,我们不可能像社会上练功的人那样,在公园里练一个小时就是练功,除开这一个小时就不是练功了,不是这样的。衣食住行如果能把握住好的心态都是修行。

一个人的修行就是在他的工作生活当中,不能说我固定在禅堂里坐着就是修行,这是误解了——你胡思乱想地在禅堂里面坐着就没有烦恼了么?他每天工作得快快乐乐你能说他就不是修行么?

人物周刊:您经常说“别胡思乱想就是禅”,您这样说,想表达什么思想呢?您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消除对您的这些争议呢?

释永信 :人做事要有正信、正念、正识,你就不会胡说八道、胡作非为。你当记者的又想当作家,你就当不好记者了,两样都兼顾就很难很难了。

我们做事了,争议越多就证明我们做的事情越多。这些批评争议换个方式去看,我们当作是一种鼓励,要换个思维方式。

人物周刊:这次政府给您奖励了一部车,引来很大争议。其实历史上很多时候政府都会给寺庙物质支持。现在有人说,大师应该把车捐出来,有人接着问这车给谁,谁该坐?

释永信:奖励这个车是政府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有人说这话不该由我来说

。那谁来说?我怎么解释?

网上发了很多帖子,我也看了。这也算是社会的进步吧,人们都有了话语权,谁想说啥就说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进步。

人物周刊:10多年前,您曾经和一个俗界朋友在山寺门口说:“出家人,世俗的想法,想也没有用,我们就去做一些事情就好了。”现在的心态还是如此吗?

释永信:因为啥呢?佛教讲因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不去种,就永远都得不到。我们要不去做事,政府也不会重视我们,媒体也不会关注我们,也不会来这么多的帖子(笑)。骂人的都是什么人?他们谁都骂,他们也很累啊,他们骂人的时候是什么心态?他们也是很辛苦的啊。

人物周刊:少林寺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在您这个时期,大大地火了一把。

释永信:我现在在这个位置上是这样的,也许换了一个人比我做得还好。这不是一个人的原因,而是大的历史决定的。

少林寺现在看起来很火,历史上其他时期说不定也都很火,很多皇帝都来过少林寺,像武则天就来过多次,如果少林寺不火,她能来么?

过去的事情,只是我们看不到。我们现在很火,也许500年之后就没人知道这段历史了。所以说现在的事情没办法跟未来、跟以前相比。

人物周刊:您的价值观是什么?

释永信:我们出家人没啥高深的价值观。我们出家人是为了学佛,学佛的目的是成佛,成佛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既然我们选择了,就努力去做,也希望今生今世能达到目的。

人物周刊:你觉得幸福么?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怎么办?

释永信:我们就等,佛讲究因缘,我们不会失去我们的机缘,没有机缘我们就等待,不会去强求。

人物周刊:您现在主持一方圣山,您内心感觉的是一种欢喜吗?

释永信:我们感觉很轻松,很欢喜,对任何事情对任何人都这样。至少对人类有用,对我们自己也是一样。

人物周刊:方丈平时都看什么书,哪些书对您影响大?

释永信:看书很杂,啥书都看。

人物周刊:能谈谈自己出家前的故事吗?

释永信:(笑)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和你一样,是个农村的孩子,你当时干什么,我也在干什么。

人物周刊:距离我们几百米的地方就是塔林,历代高僧大德都在那儿。将来您是否也会进塔林?历代高僧中您最敬仰的是谁?和他们相比您还需要在什么方面努力?

释永信:历史上的高僧我都非常敬重,少林寺的每一座碑、每一座塔都是世间道德的典范和标志,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把这个精神弘扬出去,更好地教化众生、贡献社会。

我能不能进塔林,那是后人的事情,我说了不算。现在还不好说,我做好做坏,(评价)都是后人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