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婆媳道:婆媳怎样相处

发布时间:2024-10-25 02:18:40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婆媳道:婆媳怎样相处

古人云:“五伦之外无大道”,五伦八德是做人的纲领,也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个人的本份,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立身行道,进一步才能家和、国治、天下太平,从而实现中华的复兴。现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乱相,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缘故,所以弘扬传统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婆媳道

1、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2、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5、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6、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7、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8、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9、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10、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11、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13、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14、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5、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孝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孝顺婆婆如生母】

郑小英,女,汉族,1964年11月生。1984年郑小英从湖南远嫁到海南东和农场,开始了新的人生。起初丈夫赖伟强对她也很好,为人也比较勤劳,小两口在居住的连队都当起了胶工,收入稳定,虽不富裕,但小日子过得还算踏实。但不料好景不长,丈夫染上了酗酒恶习,每次喝醉后,都会打骂她和孩子,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家人、邻居的劝阻和小英一次次的哀求也没能唤醒丈夫的良知。无奈的她只能选择与丈夫离婚,结束了9年的婚姻。

离婚后,她把两个孩子带回湖南老家,只身一人前往深圳打工。为了能够多挣些钱,让孩子生活过得更好些,她拼命地工作。光阴飞逝,十年过去了,她的孩子也长大了,前夫也有了新的家庭,不过没过多久前夫因故去世。

2008年传来前夫母亲傅禄梅病重的消息,郑小英下决心带着孩子回海南去探望。回到前夫家,屋里只剩下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昔日健康的婆婆如今中风瘫痪,而老人子女间相互推脱赡养义务,让郑小英善良的内心十分难过。

为了照顾曾经的婆婆,她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辞去深圳的工作,拿出打工攒下来的积蓄,帮婆婆治病。每天按时给婆婆喂饭喂药,抱老人上厕所。海南天气炎热,为防止老人长褥疮,她每天都要为老人擦洗几次身体、换洗衣服,翻身按摩后背。天气好就推着老人出门呼吸新鲜空气。

每当人们在老人面前谈起郑小英,瘫痪在床的傅禄梅老人尽管言语不清,但可以从老人充满泪花的眼眶中,感觉到老人对这个“孝媳”的无比感激。

因照顾婆婆,郑小英没有收入,打工攒下的钱也花光了,她在周边空地种起几十株槟榔,饲养家禽出售,以补贴家用。几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前夫的母亲,自己却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为自己添衣置物。当年丈夫那样对待她,她没有记在心上,而是用她的善良与勤俭,照亮了一个风烛老人的晚年。

【婆媳世纪情缘】

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28年来对瘫痪在床的婆婆事亲至孝。江苏省沛县大屯镇大屯村张公兰老人,以瘦弱的身躯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1979年,张公兰的丈夫唐金成患胃癌不幸去世;1981年6月,婆婆接受高位截肢手术,从此失去右腿……年过五十的张公兰强忍悲痛,对婆婆说“娘,只要儿媳妇我有一口气,就会把这个家撑起来……”

张公兰白天忙一整天地里的活儿,傍晚回到家,就在家门口摆摊卖茶水瓜果;夜晚侍奉婆婆睡下后,又点盏油灯纺纱织布,时常熬到深夜时分。“为了养家糊口,耕田插秧收稻子,捕鱼挖藕割苇子,俺娘什么活儿都干了!”张公兰的大女儿唐如敏回忆往事时,泣不成声。

身累,张公兰的心更累。婆婆的性情变得越来越冷漠孤僻。尽管想尽办法照顾,张公兰却还是经常遭到婆婆的埋怨。张公兰理解婆婆的心情,她总以极大的耐心化解婆婆心中的积郁。婆婆冷静时也深感儿媳的苦:“老天爷咋不让我死了呢,偏让我这样拖累着儿媳妇遭罪!”

每当听到婆婆这样说,张公兰总是马上打断婆婆的话:“娘,您可不能这样想!您不是俺的拖累,您就是俺的亲娘,有您和俺拉呱唠家常,俺才觉得有活头,再苦再累也值。”一番话,说得婆婆破涕为笑。

走进张公兰和婆婆的房间,会看到张公兰的床铺紧挨着婆婆床头。“挨在一起,伺候俺娘起夜方便。”张公兰解释说,婆婆年纪大了,有时一夜要起十几次,因此她养成习惯,夜里睡觉从不脱衣。婆婆每次大便都很困难,张公兰就用手去抠。

张公兰对婆婆的生活体贴入微。每天再忙再累,她也要抽空陪婆婆拉呱说笑;婆婆爱吃糖,她就在婆婆手边摆个装满冰糖的小罐儿;婆婆想吃水果,再贵她也要买回来……婆婆常对四邻说:“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上这么个好儿媳。”

在张公兰悉心照料下,百岁的婆婆吃得好、睡得香,精气神也足,看上去像个七八十岁的人。邻居们由衷地夸奖说:这都是张公兰的功劳!附近一位老者更是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如张公兰。”

王善人讲道:

○王善人说: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着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

。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