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看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这是国无不善愿。
这段愿文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时,阿弥陀佛法藏比丘成佛时,国中如果有不善,乃至国中天人听到不善的名字,我就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学习的是国无恶道愿,是说国中没有三恶道。这一愿就更进了一步,不但没有恶道,甚至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有实?所以说我们讲四十八愿,这个四十八愿,必须是按次第按顺序的,不能颠倒,它是一层一层的深入。龙树菩萨解释这一愿说,“彼尊佛刹无恶名,亦无女人恶道怖,乃至无有诸趣恶知识”。这个不善包括了三途六道所有的苦难,以及只求自利的二乘,所以在极乐世界别说受苦,连苦的名字都听不到。像那种愁叹、伤悲、打骂,生老病死等等都听不到。因为什么呢?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烦恼还没有断尽,听到这些不善的声音和名字,这些烦恼就会起现行。所以阿弥陀佛发此大愿,在极乐国中,三恶道、六道没有这个名字,这样国中天人就不会再有退缘了。而且极乐世界也没有女人,因为女人本有的特点,也会给修行带来障碍,也是一种退缘。比如,女人的贪欲重。尤其是现在的那些昂贵的衣服、首饰、化妆品,都是为女人准备的。而且女人的嫉妒心重,自己的丈夫、男朋友,多看别人一眼,就会醋意大发,在历史上也有这种种的公案。像吕后嫉妒戚夫人,把她的手脚都剁去了,割掉鼻子耳朵,丢到猪圈里面去。我们这里说到女人,其实,师父看我们现在的现象,男人的修行,男人对佛法的认识,说真的在我们末法时期,真的还不如我们的女居士。我们看现在社会,学佛普遍的现象,女居士多,女居士能放下、能发心,而男居士反而嫉妒心、是非心、争斗心还不如女人。再有,女人爱故做姿态。佛在《大爱道比丘经》中,讲了女人的八十四种这种不庄严的姿态,对修行人来说是足以障道。不但障碍自己,也会障碍别人。当然了,我们讲这些,佛讲这些,并不是不平等,没有分别心的,只不过是想让大家,能够更好的来转变自己的习气,能够改变自己的这种缺点错误,更好的修行成佛,这是对我们的一种帮助。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有这种厌烦的心,一定要多观察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极乐世界没有女人,甚至连女人的名称都没有,都是大丈夫相。极乐世界的人,这样就能专心念佛,快速的成佛。龙树菩萨还讲,极乐世界没有诸趣恶知识。我们现在就是,种种的恶知识他们都以善知识的面貌出现。我们现在学佛难,难就难在什么?没有善知识,没有正知正念。也想修行,也知道苦,但是越学越分别,越学越执着,最后拉帮结派,是非种种。你要尊师重道,我们要明白,你尊的是什么师?你重的是什么道?如果你从这个恶知识那里,学到一点点邪道,你还要去尊重,最后就像《楞严经》中说的,“师及弟子,俱陷王难,死堕无间”。极乐世界没有这种现象,没有这种恶知识,都是诸上善人,没有这些天魔外道,没有人道的这种假法师、假知识,也没有三恶道的这些魍魉鬼魅化作菩萨来欺骗众生。昨天,师父在备课的时候,正备得专心的时候,有个居士,一看两眼都已经分神了,师父不得不去接待一下子,痛苦嘛,特别的痛苦。他就跟我说,师父我身上老有人说话,老给我示现,说他是观世音菩萨。我就跟他说了,万般不可能,我说是魍魉、是鬼魅在你身上示现。观世音菩萨千百亿化身,他会跑你一个浊恶的大粪坑里,来给大家示现吗?他有能力化现这些身体的,他有能力来用清净身来给众生示现百般的相的,你一点的贪嗔痴都没有除,他在你身上示现什么?他能够示现什么?是不是?反而教你们去贪、去分别、去执着。说我们怎么分别善知识和恶知识?跟大家说,善知识是教化我们放下、是教化我们看破、教化我们不去执着;而恶知识都是教我们怎么去贪、怎么去索取、怎么去占有,甚至为了帮助你的贪,去毁坏别人,没有利益一切众生,没有把一切众生当成独子,只是站在哪一个人的立场上,去帮助你,帮助你得到、帮助你更贪。而善知识是帮助我们解缚,帮助我们放下。
就像师父在讲经的时候,好多居士就来找师父,说听到有的法师们,和师父讲的好多的观点理论不一样,说师父你一定要拨乱反正,把佛法的真谛传给别人。师父说,师父没有能力去拨乱,但是,师父会把佛法的真理传授给大家,师父知道多少,按祖师大德们的讲法去说,按祖师大德们的说法去讲。跟大家说,师父讲的这些,都不是师父自己悟来的,师父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师父都是根据这些古圣先贤们,他们的这些开悟的理论,师父不过把它整理重述,然后供养给大家的。师父没有能力拨乱,但是师父反正,把正确的传给大家也就行了,我们不要想着拨乱,佛法里面无诤,只要把正确的传给大家,也就对了。就像师父经常说的,我们经常讲的要隐恶扬善,大家一定要明白,千万不要扬恶,批评别人。当你扬恶的时候,等于把这个恶事,又给大家宣扬一遍,给大家种在阿赖耶识里面,他遇到缘以后,他这个恶就会起现行,就会造作恶业了。我们隐恶,我们只要扬善,你把善都扬了,这个恶自然就被降服住了。所以阿弥陀佛以他的慈悲愿力,让极乐世界没有这些退缘,让众生都能安稳快乐地修行。
既然国无不善名,《阿弥陀经》中提到,白鹤、孔雀、鹦鹉这些畜生道的众生,没有恶道名怎么还有这些畜生的名字?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解释的非常地好。他说:“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功德”。意思是说,既然彼佛国土无三恶道,那白鹤就不是罪报所生,白鹤不是罪报所生,它是阿弥陀佛为了宣讲妙法变化所作。也就是说,白鹤的体是如来变化来的,那他就是如来的自性功德,那他名字的表达,就是如来究竟的功德,他的真如佛性的全体大用,白鹤就是如来功德全体的大用。阿弥陀佛是为了随顺凡夫以前的这种习气,喜欢听这种悦耳的声音,喜欢听这些鸟鸣的声音这些习气,以他的功德来变幻出来的,变幻出来来利益众生的,那鸟的名称是阿弥陀佛性德全体显现的妙用。以德彰名,这个白鹤的名字,不但不是恶名,而且是显现究竟功德的美称。佛的一切名号,都是功德的美称,那这个白鹤是佛的功德,他的全体的显现,那他就是以德彰名,不但不是恶名,而且是究竟功德的美称。所以蕅益大师沿用六即佛,称白鹤为究竟白鹤。是法平等,一究竟一切究竟,极乐世界的一一名字悉皆究竟,都是全体法界。所以蕅益大师说:名字法界,不可思议。
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大愿是非常的殊胜的,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即众生心投入大觉海。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接触到极乐世界的六尘,当体就是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德,完全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乃至阿弥陀佛的大涅槃的常乐我净这四种功德,毫无差别的。我们的一念无明妄想之心,入了弥陀的这种功德的大觉海,去受用阿弥陀佛的大觉海,在这种大觉海当中,我们渐渐的觉悟。正如《阿弥陀经》中说:“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极乐世界的情与无情同宣妙法,众鸟和宝网行树所发出的声音,乃至整个的六尘境界,都引导我们的这一念众生心,趋向于三宝的究竟功德。而且,这个自然皆生,非常的难得的。
我们今天,以凡夫心在这个五浊恶世念佛,可以说,是不自然的、被动的。古代圣贤说我们凡夫,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第一个人心惟危,是危险的危;第二个道心惟微的微,是微妙的微,微小的微。就是说,我们贪着五欲的心是非常强大的,很难安定下来,很难调伏的;而我们的道心,随顺三宝的心,是非常微弱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