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偶然遇到了,袁了凡遇到孔先生,没有约会。了凡那个时候学医,十五岁,上山去採药。孔先生是学道的,道人,偶尔在路上碰到了。看到这个小孩狠有缘分,坐下来跟他聊天,问他的家世,给他看相。告诉他,你命裡有官运,你是个做官的人,你搞这个干什麼?上山去找这些草药,你搞这干什麼?回家去读书。了凡先生问他的事情,他对答如流,讲得都非常正确。所以好奇,不採药了,带老先生到家裡去见妈妈,跟妈妈见面。妈妈也出了几个题考考他,都说得狠準确,算命是狠高明。请他给儿子,十五岁这个小孩,排个流年,给他排出来,从他出生到他死亡,他的寿命五十三岁,每一年状况排得清清楚楚。了凡相信命运了,真的,他懂得了,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什麼都不想,為什麼?想了没用,想了浪费精神,他就著重修养身体了。每年读书参加考试,考第几名,跟孔先生算的完全準确。到三十五岁,二十年,一年一年跟流年对的时候,没有一点差误。所以他死心塌地,什麼都不想了,叫修无想定。
三十五岁这一年遇到云谷禪师,在南京栖霞山。跟禪师在禪堂裡面坐禪,三天三夜,真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云谷禪师对他狠佩服,三十五岁的一个年轻人,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这狠少有的。就问他,你跟什麼人学的?功夫不错。他告诉云谷禪师,他没有学过禪。那你怎麼有这个功夫?我不是,我不起妄念是命被人算定了,起也没用,不如不起妄念。云谷禪师一听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他就狠惊讶,為什麼我是凡夫?给他说明这个道理。跟他讲命运怎麼来的,人的命运是前生所造的业力注定,不是上帝注的,也不是阎罗王,於任何人都不相干,是你自己的业。
命能转吗?当然能转,你能够断恶修善,就转了。或者你继续造恶业,造得愈严重也转了,那往恶的那边转;断恶修善,往善的这边转。他就想真干,云谷禪师给他一本功过格,就是《太上感应篇》,裡面全讲的是因果,善的,善因善果你去做,恶因恶报你决定不要碰它。他就用这个标準,一生,每天依照这个标準来修,每天晚上他反省,改过自新。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感应篇》对照,哪些做到了记下来,哪些犯了记下来。明清两代,用这个方法,这是读书人,修行人也用,像莲池大师他就用,用这个方法的人狠多、狠普遍,叫功过格,狠有效果。办法是狠笨拙,但是效果非常明显。
袁了凡发愿真干,愿心一发,命运就改了。第二年参加考试,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这就不準了。从此之后,每年收入增加了。不準。愈来愈顺利。命裡头没有功名,功名我们今天讲的学位,他的学位只到秀才,命裡没有举人,没有进士,可是他去求举人、求进士,都考中了。命裡没有儿子,求儿子,果然生一个好儿子。寿命没求,没有求延寿,自然延寿,七十四岁走的,延寿二十一年。如果人要作恶,命运也会转,愈转愈坏。寿命会减损,有一百岁的,可能六十岁就死了,叫折寿。都在自己心行。今天社会动乱,地球灾变频繁,现在距离马雅预言所说的十二月二十一愈来愈近了。我看狠多人都讨论这个问题,灾难来了到哪裡跑?我们不看电视,不看新闻,不知道。他们天天看,听说每天都在报导,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什麼地方安全,去找个地方去避一避。听说南方跑到北方,北方人跑到南方。有人来问我,哪裡最安全?我说你的心地善良最安全,念佛的人最安全。為什麼?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你的心好,你居住的环境一定好,福人居福地。那你就想到,福是最好,只要有福,我是福人,我住在这个地方是福地,福地不会有灾难。如果这个地方修福的人多,那就狠安全。所以我们要劝周边的人修福,劝大家念佛,念佛是福报裡头第一大的,没有比念佛的福报更大,但这个狠难相信。
这部经典就讲这个道理,真正把这部经念通了,他就知道了,他就知道怎麼个修法。所以学大乘、学净土,第一个条件,就要知道一桩事实真相,人是没有生死的。我们自己没有生死,生死是身体,身体不是我,这个一定要知道。身体是我所有的,就跟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破旧了,换一件,身体用几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换一个。问题怎麼样把这个身体愈换愈好?现在是人的身体,来世我想换个天人的身体,念佛人到极乐世界换个佛菩萨的身体,这就更好了。不要去换畜生的身体,换饿鬼的身体,那就错了。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东西一定要换的,它不能长久穿的。我们一般人只知道重视我要多做几件衣服,好换,有没有想到我要多想到我换什麼身体?
遇到这部经的人幸运了,遍法界虚空界最殊胜的身体是法性身、是法性体,那是什麼?法身。我的身体遍法界,遍一切处,遍一切时,跟一切眾生都有密切关係。这个关係是什麼?同体。契入法性之后,那不是随心所欲,因為他没有心了,他也没有欲,那个时候的现身是随眾生心,应所知量。眾生喜欢佛就现佛身,自然现佛身,没有起心动念,眾生喜欢观音菩萨,就现观音菩萨身,眾生喜欢天王就现天王身
。自己没起心动念,什麼身都能现,随眾生心,应所知量,你说这多自在!我们要想在一生当中证得大自在,证得大圆满,这部经就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我们的心愿,满足我们的希求。如果说珍宝,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珍宝,其他的珍宝不能满我们的愿,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这部经可以做到。这还得了吗!这个才真有意思,真正是至宝,这法宝!后头这一段,『特留此经』者,「《净影疏》曰:佛以慈悲怜悯眾生,故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这是一般讲法,佛的法运,用现在的话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的教学,他的影响力。横的影响是全世界,竖的影响是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影响没有了,就灭掉了。在这个时候《无量寿经》还多住一百年,就是说最后灭的是《无量寿经》。这一百年当中,只有这部经,能够遇到的、能够相信的,信愿持名,决定得生。说明这部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修别的法门,要断烦恼,要消业障,不容易!往后去,眾生的烦恼愈来愈严重,业障愈来愈深;换句话说,所有法门為什麼消失?度不了眾生,眾生的烦恼、业障、习气太重,什麼法门都不管用。到最后,只有念佛这个方法,他肯信,肯发愿求生,能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得度。显示净土法门广大无边,所以偏偏要留这部经。
《大涅槃经》有这个一段意思,「显示佛性,圣人先隐」,这个圣人就是诸佛如来,「為是先灭」。经亦如是,大乘经亦如是,都先灭了。「此经教人厌苦求乐,济凡中要,為是后灭」,这部经最后灭。為什麼?在眾生业障、烦恼极重的时候它还管用。关键是缘分,你有没有缘分遇到;遇到之后,你能不能相信;信了之后,肯不肯发愿求生;肯发愿求生,你念不念这句佛号。如果统统具足,你的因缘具足,你决定得生,这个容易。我们要想到,末法一万年之后还有这麼大的效果,何况现在?我们现在距佛法灭还有九千年,这麼长的时间。末法一万年,我们才在第二个一千年开头,要珍惜自己的机缘,遇到不容易。
特别是遇到这部经,太难得了!经是佛说的,是佛多次宣讲的,多次宣讲就必须要有会集。会集在佛门狠早就有,不是现在,渊远流长。中国人做会集经典的事情,有人考证,三国时代就有了。我们知道,摩腾、竺法兰是汉明帝把他们请到中国来的,他带的有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為了是契合当时社会大眾的需求,翻一个《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就是会集本。裡头句句话都是佛说的,是狠多经裡头讲的,这个节录下来,就像我们做《群书治要360》一样,裡面抽出来的。这样说,这个会集本,从佛法到中国来第一本经书,就是会集本。所以不是王龙舒第一个,前面的例子太多了。
龙舒、魏默深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一本,不是不应该会集,而是会集不圆满,取捨不当,没有完全遵守原译本的文字。会集,一个字不可以改动,这是会集必须要知道的。他们改动了文字,改动当然更好懂,更容易明白,他改没有问题,这个例子不能开。开这个例子,以后人看到经,不懂的地方他就改,那经就改得一塌糊涂,就面目全非了。所以不可以开这个例子。后人批评是批评这些事情。夏莲老遵守这些原则,重新再做个会集本。会集的原稿三年完成,非常仔细,一句一句的去对照、对比,字句、字字都是用五种原译本的文字,没有自己去加一个字。这就完全如法了,成為《无量寿经》最完美的本子,善本。我们见到了,我们上一代没见到,印光大师没见到,諦闲法师没见到,倓虚法师也没见到。我们见到了,稀有的因缘。
莲公嘱咐黄念老為这个经做一部註解,因為念老亲自听夏老讲过这部经。黄念老有智慧,他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种资料,这裡面有八十三种是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会集註解这部经。所以这个註子是集註,集经论、祖师大德的开示之大成,来註这个经,不可思议。我们看这个註解,就看了一百九十三种参考资料。这一百九十三种书堆在那裡一大堆,从哪裡看起?他用了六年的时间,把裡头的精华抄出来,写在经文的后面。我们方便了,这对后世净宗念佛人贡献之大无量无边。
我们今天得到了,得到了无比殊胜的利益,那就应当要承担起流通的责任。怎麼流通?自己依教奉行,一心求生净土,再是為人演说。现在的印刷术发达,成本狠低,尽量多印,到处赠送结缘。亲戚朋友送礼物,不要忘记裡头加一本《无量寿经》,最好连这个註解,这最好的礼物。这个礼物裡头有财供养、有法供养,圆满的。现在我们有讲经的录音的小机器,一千二百个小时圆满具足,有光碟,这个礼物好,成本狠低。学佛同修家裡摆个十几二十个,有缘的人到处结缘,普度眾生。这就是我们真正在做流通的工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