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云:“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天上的将军身相得度,观世音菩萨会现出天上的大将军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四大天王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出四大天王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
关于此段内容,《楞严经》有更详的描述:“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天上的将军身相得度,观世音菩萨会现出天上的大将军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如果有众生应当以四大天王身相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出四大天王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
如果有众生喜欢统领鬼神类众生,救护世间,观世音菩萨出现在他的前面,显示出天上大将军的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方法,帮助他成就;如果有众生喜欢统领世界,保护各类众生,观音菩萨在他前面显示出四大天王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的法,帮助他成就;如果有众生喜欢投生到天上宫殿,驾驭驱使鬼神众生,观世音菩萨显示为四天王的太子身相来,为他宣讲对应方法,帮助他成就。
1.我们想落实善心,需要找到契入点
《普门品》提到的这两条不难理解,《耳根圆通》的两条补充了如此显示的原因:作为天上的将军,统领鬼神为手下,出现在广阔区域救护国土,这是有慈心,是希望能帮助到什么;四大天王和他差别不大,但格局更高一些,眼界更开阔一些,就不再是局限统领鬼神类众生了,而是对一切形态的众生都有慈心帮助的愿念。《耳根圆通》帮助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此类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其中的差别出现在哪里?作为将军目的更简单些,而做为天王就要更开阔,就要考虑照顾得更多。
二者都有慈心,都希望付出自己的能量帮助到他人,这都是正念求的众生,只是如何成就慈心正念呢?如何去真正的帮助他人呢?对如何帮助他人的问题,答案会众说纷纭,如我过去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渴的很,我们看到他疲惫的状态,给他一包饼干!这也是我们在帮助他人,可是我们付出行动了,是否帮助到他人了呢?因为如此情况的存在,我们在付出帮助行为的时候,要稍微分辨一下,以免给人添乱,没帮到忙,反而越帮越忙。所以就要杜绝那种硬性的、自我的、执着的所谓帮助、所谓善、所谓正能量、所谓好。
亦如《普门超度》,我们认为学佛出轮回、往生极乐是一切众生刚性需求,是能满足众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的,但是如果众生都这样认为,世界早就清明了,因为众生不都这样认为,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所以才需要引导、需要教育、需要铺陈、需要次第跟进、需要浇灌、需要不断的扶正。在往生极乐问题前,众多学佛人的看法态度都不一致,何况对佛法不了解的众生呢?我们想帮助他人,就不可能总以自己的意图去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蹩脚的事情啊?就是因为:自己的意图和行为,在遇到真实情况后,发生了不规则的偏差,而我们没有把这个偏差计算在内,没有后续的纠偏,结果就会差强人意了。
当我们心里升起一个帮助他人的善念,当呵护之,这是四正勤之一,如此呵护善念这是四种精进的表现之一,这是对的。但是怎么把他落实好,不至于结果很蹩脚,不至于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也不至于出现颠倒,这就要深入探讨和思维了,就不能只停留在事相的表面。亦如给渴的人以饼干,帮助的心是善的,但是帮助的点没对,所以帮助他人、落实善念,也需要找到契合点;这个契合点越多,能帮助众生的门路途径就越多,帮助的结果就可以获得更大保障。这就可以理解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的原因了,不是观音菩萨执着:自己是菩萨,一定要显示出一个菩萨的样子来,一定要脚踩莲花,一袭白衣,净瓶杨枝!这都是我们对菩萨的坚固认识,但是菩萨不需要一定如此显示。
对应的众生需要什么样的契入点获得帮助,菩萨会因此显示,同样我们想落实善心,也需要找到契入点。我们说学佛、说读经,会和不会差在哪里?会,就是能看到佛菩萨的行做,我也试着去如此做,这就是如说修行;不会呢,就是看不到佛菩萨到底在做什么事,那么我们怎么学啊?我们当下要怎么做呢?同理,菩萨如此解决众生的问题,那么我们的困惑烦恼要如何解决?是否也需要三十二应身去解决?是否也需要放下自己坚固的执着,试着从问题本身找到契合点而去解决?
换句更直白的话,如果我们会如此审视问题,知道其中的需求契合点在哪里,调整对应的方法去落实,问题就会得到更契合的解决,这就是学会了三十二应身了;当然不一定非要显示一个什么身相。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一个什么身相呢?
2.每个众生心量和愿念不同,帮助众生和救度自已都不可执一法
这也就是不可执一法了,如果有一法可以满足一切众生,佛陀就不需要宣讲四十九年、三百于会、留下经文汗牛充栋了;正是因为众生的心念、想法、愿望、业力、福报、善根等等的不同,一法是不可能完美解决一切众生的所有问题。这就像净土法门也要分出“实修一路”和“往生一路”,对自己有期许,认为自己水平可以,觉得善根不错,根性很利的,可以靠实修一路走啊;觉得自己不怎么样,水平一般,根性普通,就可以选择往生一路走。没必要非钻哪条道里。
一切众生随其不同而有三乘心念,再加以分别实修和往生,这就出现了净土的六路来了:大乘净土往生一路,大乘净土实修一路,小乘净土实修一路,小乘净土往生一路,人天净土实修一路,人天净土往生一路!各位自己对应,看自己是什么心量和愿念,总有一款满足你。而每一路的走法表面上看都是念佛求加持,但对应每一路的修行细节、应有心念就不再相同了,这就是一法容了万法,什么人都可以包括在其中,这样的法可以称呼为法门,可以称呼为普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等三昧。
所以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啊?你是怎么想的?怎么思维的?分析自己想走什么路,要走什么路,能走什么路,应该走什么路!而不是我就看大乘实修好,我就要走这条!抱歉这不是你家开的小卖部,进去随便拿随便吃不用代价,你掂量一下自己兜里的福报,够不够走那条路?这就像飞机票、火车票、自行车一样的概念,想到某个远些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很快的交通模式,可是如果只有买最便宜的自行车钱,你就不要奢望更高端的交通模式。
帮助别人和救度自己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一个是向内,一个是向外。想更好的帮助他人,就要有更贴合他的方法手段,以他能接受的形式角度出现;同样救度自己也是这样,要更仔细的剖析自己,到底自己是什么情况?客观适合什么?而不再是我执着什么!你执着那个东西不好使,要放下,要放下,不要拿自己的执着伤害他人,也不要再拿自己的执着在轮回里当指路明灯;你还在轮回里的这个事情就事实证明那些执着没对,还不放下,这是轮回的黑路没走够吗?
谁都知道佛教提倡的是断恶行善。亦如虚云遇到慈禧,慈禧装自己很懂佛法,问什么是佛法啊?虚云长老就说了这四个字,“断恶行善”是佛法,慈禧大笑:这玩意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和尚说: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却做不到!你知道有什么用啊?做不到,同不知道,有什么差别?
断恶行善是佛法的基础,却被嗤之以鼻,还需要反复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所以事实证明,大道理很容易知道(不真懂),但具体落实就一塌糊涂了,这就是对自己的审视没做好。所以我常常问:各位来学佛是想如何啊?为什么学佛啊?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不想知道答案,你自己知道,才能找到合适你自己的路;可能你把这一套思维完毕了,清晰准确了,但是不知道要走什么路,如果不嫌弃我粗俗,可以问我,我可能没能力指导你什么,但是或许能躺枪误中点呢?
学佛了,就要把我们私认为、自理解的那些所谓的善、所谓的恶,统统的放下来,逐一审视他,我过去认为这样是善,现在拿佛教的标准来对照,看一看还站得住脚吗?我过去认为那样是恶、这样是不对的,现在拿佛教的标准来衡量一下,是否还那么坚定不动摇呢?如果我们对佛教的善恶观都不能认识和理解,各位想一想,这路怎么走得下去?
所以不要拿自己认为的善添加到别人的头上,不要以自己认为的对,去要求、约束别人,每个人要走的路可以不同。就像一条马路,我从这边千辛万苦的过到对面,发现对面一群傻子要走过来;我都千辛万苦才过来的,你们过去干什么呢?是不是有病?抱歉,这是我有病才对。因为他就要过去,你多辛苦过来,那是你的事情;他要走他的路
!在轮回里不也是这样吗?在学佛中也是这样!一大堆人学着那样这样的奇奇怪怪的所谓佛法,是不是有病?抱歉,不能这样想!这样想就是我们有病,我们执着了法,执着了一法可以完美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妄想。执着对了这叫正定、叫正勤、叫正念、叫正见;执着错了呢?就可以各种不好的名词都招呼上来了,什么愚痴、颠倒、无明、妄想、杂念、分别、贪爱,都可以用上。
对错如何分?法无定法,契机为法,契机要满足两个契合:一是上契合诸佛菩萨的真实妙理;二是下契合自己的根性和水平。满足两个契合的法才可以称谓为法!如果听某莫名其妙的法,我们分别不出什么是真实妙理,但和佛菩萨倡导的不同,这类的法就有可能问题了,需要我们小心面对了。
而只要是正统的宗门,在契合诸佛菩萨妙理实义上,都不可能有大的缺陷,所以上契合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这个下契合的点,就只能依靠我们修行的人了。找得到自己的问题,看得清楚自己的状态,理解自己的水平,才能找到契合自己的法门,而不是别人推荐的,不是别人强烈推荐的,不是别人吐血推荐的。自己真地需要同被动接受,这就出现天地之别了,自己想做的是主动的,别人添加是被动的,主动是天,被动就是地了。
就像我总嘟囔《普门超度》各位要做啊,可是我吐血推荐有用吗?有多少同修看了N遍了,都想不起用一下呢?还在那计较:我不行啊,我水平差啊,我没有修为道力,我没有功德镇不住众生啊,我没有神通做不了啊!抱歉,你那么多想法,真的需要老师,真的需要学习,真的需要提升吗?
3.佛法本身就是圆满,但包含很多法门在其中,众生的愿望都可以在佛法得到圆满
我们能把一个方法用到普遍适用一切众生,不是因为我们有多高的智慧,是因为佛法本身就是圆满的。我们能多好的理解他,才能多好的运用他,才可能多好的获得收获。所以理事二路,理先走,事后跟,这个步子就可以迈得起来。学习是前提基础,贯彻学习的方法才是走起路的正确模式;不要停留在听闻上,那是终不解决问题的。
一个简单的善,我们思维进去就会发现有更深的内容;我们想帮助他,就要在上契合里找到能下契合他的!如果我们执着契合自己的,以为也能契合他,这也是妄想。所以菩萨阶段要广泛的学习法门,菩萨得解脱了,为什么还学习啊?因为他解脱的那个方法,仅适合他、适合和他类似的一类众生,但是众生不是一类的,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众生,为了能更好的救度、更圆满的帮助众生,才要学习更多的法门。拥有众多法门,才有可能遇到对应的众生,拿出对应的方法来。
这就是“遇缘不同而有差别”了!我们遇到什么样的缘分,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小孩子是可教育培养,教偷东西他能学会,教琴棋书画他也可以学会,教吸烟喝酒杀生他也能学得会,这就要看能教他什么了。于是粗暴的说,那是他的缘分如此,遇到那样的事情、学了那样的东西;如果可以教更多更好的呢?如遇到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在这摆这呢,你想成佛都没问题,何况满足世间的小恩惠呢?
这个遇缘不同,就像搓出了阿拉丁灯神一样,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下地狱去看一看,不看不知道生死苦难;不看不知道轮回惨烈;不看不知道珍惜眼前,那就需要下去转一圈。当我们疑惑、否定、怀疑这些轮回真相,和我们理解明白这些,就又展现出不同了。同样各位遇到了佛法,佛法本就圆满了,我们在其中有什么想获得的呢?如果只是人天的福德之事,只是众生的债务之事,只是求个男女孩子的事情,只是求个衣食的事情,你如说修行也可以得到满足;提升到小乘了求出轮回、求自我解脱、求获得智慧了,也可以得到满足;如果求大乘自他双利、合作共赢,也可以获得,那我们到底要选什么呢?
就像自助餐吃饭,你交钱完毕端起盘子,想吃什么就夹,但是不许打包,不许剩下,只给你这样一次机会,你的愿望可以获得圆满,但也要有对应的付出和取舍。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门品析70》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