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五戒十善八关斋戒、持戒的功德利益、菩萨道六度万行法、十二因缘法:
四圣谛(四谛):
又名四真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乃苦集灭道。
苦谛,是说明人生有三灾八难等种种无量诸苦的事实真理,
集谛,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由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瞋恚等烦恼所起及造诸种种不善(做恶)之业所集结而产生的苦痛,
灭谛,是说明涅槃为常住安乐寂静的境界,乃常乐我淨之真理,是多苦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解脱,
道谛,是说明人生多苦,要修道(修八正道及外功内果一切),才能证得涅槃常乐我淨之真理境界。
深修此四谛,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涵养身心内德,心常定,可成就声闻阿罗汉菩萨以上之果位。
四念处:
又名四念住,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身念处,是观身不淨,
受念处,是观受是苦,
心念处,是观心无常,
法念处,是观法无我。
此四种观法,以智慧为体,以慧观之力把心,安住在四念处上,使之正而不邪。
四正勤:
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四正勤就是精进勤劳修习此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四如意足:
又名四神足,系四种禅定乃用观力、摄力、勤力、智慧力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能如意开发神通所愿皆得。〈一〉欲如意足(欲神足)是希慕欲乐乃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二〉念如意足(心神足)是一心正念乃念念一心住于正道。〈三〉进如意足(勤神足)是精进无间乃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观神足)是心不驰散乃智慧常觉离妄染心不散乱。
五根:
眼根,能生眼识,若不为妄(欲)染贪著色相,反多看各种经书善典,信奉真理,常摄受内观,可进为信根;
耳根,能生耳识,若不为妄(欲)染听是非迷迷之音,反多听进佛理正言,常摄受内观,可进为进根;
鼻根,能生鼻识,若不为妄(欲)染贪著菜根香,而常淨数息止念,淨念摄受内观,则可进为念根;
舌根,能生舌识,若不为妄(欲)染贪著色香味,而只说真理正语,常静常定,不妄言妄动,可进为定根;
身根,能生身识若不为妄(欲)染贪著尘色,而远离邪地,常行善德佛事,积福累慧,可进为慧根。
此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力: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
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而成为信力,
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而成为精进力,
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而成为念力,
定根增长,能破邪心妄乱,而成为定力,
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而成为慧力。
七菩提分(七觉分):
为五根五力所显发之七种觉悟。
〈一〉择法菩提分:以智慧辨择法的真伪。
〈二〉精进菩提分:以勇猛精进心力行正法道。
〈三〉喜菩提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四〉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轻快安乐。
〈五〉念菩提分:二六时中时时观想忆念正法令定慧均等。
〈六〉定菩提分:心住唯一境而不散乱。
〈七〉捨菩提分:捨离一切妄法而力行正法。
八圣道分(八正道):
〈一〉正见:正确的知见。
〈二〉正思惟:正确的思考。
〈三〉正语:正当的言语。
〈四〉正业:正当的行为及正确的行业,不做杀生及不道德之事业。
〈五〉正命:不做伤天害理事也不为滋补自己的身体而杀生害命。
〈六〉正精进:正确精进的努力修善断恶。
〈七〉正念:常保正确的念头及观念不使思想行为有误。
〈八〉正定:正确的禅定,心住一处不乱不动。
修以上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以上之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合起来统称为三十七道品,此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乃欲成就菩萨道佛道者所必需精修。
五戒:
〈一〉不杀生(身口意之戒杀)
〈二〉不偷盗(身口意之戒盗)
〈三〉不邪淫(身口意之戒)
〈四〉不饮酒(身口意之戒)
〈五〉不妄语(身口意之戒)。修此五戒来世可得人身。
十善:
〈一〉不杀生(身口意之戒杀)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除夫妻外不与任何男女行淫)
〈四〉不妄语(不说谎话)
〈五〉不恶口(不粗言粗语说葬话)
〈六〉不绮语(不说男女风花雪月事)
〈七〉不两舌(不说别人坏话)
〈八〉不悭贪(不吝啬小器)
〈九〉不瞋恚(不怨怒生气)
〈十〉不愚痴。以上相反则为十恶。
修以上十善来世可升天堂为天人(神)。
持戒的利益:
〈一〉增长一切智
〈二〉如佛所学而学
〈三〉智者不毁
〈四〉不退誓愿
〈五〉安住于行
〈六〉弃捨生死
〈七〉慕乐涅槃
〈八〉得无缠心
〈九〉得正定三昧
〈十〉不乏信财。
持戒的功德:
〈一〉所求如愿
〈二〉财产增益无损
〈三〉所住之处众人爱敬
〈四〉好名善誉
〈五〉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八关斋戒(即佛法斋戒,乃身口意之斋戒):
可一日一夜受持,或多日,乃至一生长持。
〈一〉不杀生(身口意之戒杀)
〈二〉不偷盗(身口意之戒盗)
〈三〉不淫欲(身口意之戒淫)
〈四〉不妄语(不可说骗人的话或无意义之杂话)
〈五〉不饮酒(手亦不可摸酒瓶)
〈六〉不著香华鬘(身上不可打领带穿华丽衣服不可化妆亦不可有动物性皮毛饰件及花饰珍宝耳环项鍊手镯指环手表等佩件)、不香油涂身〔亦不可用牙膏、牙粉或盐、盐水、漱口水刷牙或用香皂沐浴乳洗髮精香粉(脂粉)香水等洗身洗头擦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不可唱歌跳舞玩乐器下棋杂耍或嬉戏搏斗射箭试剑算命等,以上亦不可观赏,又电视收音机报刊杂志等亦不可看听,但可念佛持经咒看听佛学之书籍影带)
〈七〉不坐卧高广床座〔不可睡任何弹簧床(单人或双人等之弹簧床),所睡之床不可高过二尺(六十公分)不可超过四尺(一百二十公分)宽八尺(二百四十公分)长,男女夫妇要分房睡〕
〈八〉不非时食〔过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后不可再进食,需等到隔天天亮以后才可进食,但飢饿口渴时可喝水,若有病可以吃药,如枇杷膏中西药丸药粉红糖白糖冰糖米糖麦糖蜂蜜汽水茶水盐水牛奶果汁(必需滤渣不可咬食不可有颗粒)等皆可药食,但豆浆糕饼麵类等则不可食〕。
受持八关斋戒者,若能在受戒戒满结束那当晚夜睡前,再至诚恭敬虔诵阿弥陀佛根本真言七遍以上,迴向所受之戒戒体清淨,以防除受戒那期间因不小心或不知所犯之戒使本身戒体再恢复清淨坚固则更佳,而持戒者,若能以清淨之心虔诚受持八关斋戒,则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一〉脱离病苦。
〈二〉消灭罪障(身心至诚虔受一次戒即可灭今生五逆十恶等一切大小罪障)。
〈三〉灭除横祸。
〈四〉远离恶趣(诸恶道)。
〈五〉福报优厚(将来财宝丰足)。
〈六〉来世尊贵。
〈七〉成就迅速。
〈八〉得生天上,而常受此戒勤念南无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得中品中生以上果位乃至上品上生。
〈九〉往生善处助缘
〈十〉临终欢乐(善终)。
〈十一〉得相好身。
〈十二〉成佛道缘(所生处常闻佛法早开大智慧早明心性早成佛道)。
〈十三〉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福慧。
〈十四〉恶鬼远离善神拥护住处吉祥。
〈十五〉种将来或来世出家因缘。
〈十六〉至佛寺道场身心至诚虔受此戒十五次以上,莫再造恶(才不会功德流失),并将此受戒所有功德全迴向西方极乐世界,发愿往生,则命终即可直超西方极乐世界断生死。
菩萨道六度万行法:
〈一〉布施:即众善奉行,以金钱财物土地房屋等物质及精神乃至身体等施与需要者,乃明中去暗中来,明地里帮助别人好像自己少了但暗地里上天却赐你家安宅吉人和康乐事业兴旺等。
〈二〉持戒:即诸恶莫作不犯威仪心常保正念。
〈三〉忍辱:即苦行难行能行不瞋恨怨恶。
〈四〉精进:乃勤修勤行诸善法(道)常静坐修法不怠逸。
〈五〉禅定:去妄存真无执的纳一切法于心行菩萨道,遇各境各事能无执无碍常保如如不动心;平时应多参禅打坐屏息诸缘放空心思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恶常保心之清淨以成就无量无边之第一自性清淨功德力(此自性清淨功德力是行诸善做一切外在功德所不能比的,自性清淨者其心在面对一切时可不受染而清淨消遥自在,其是能直超淨土跳出三界的)。
〈六〉智慧:可多念佛持诵经咒常静坐修法众善奉行不造恶学佛修无上法而得,并为众生随机演说。勤修以上六度万行法可证得初地以上菩萨果位命终(来世)往生西方淨土。
十二因缘法(十二缘起):
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亦是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能了悟此十二因缘法去精进修持即可解脱生死轮迴。
〈一〉无明:累世今生所造之业力蒙蔽心性引起愚痴产生爱恶分别取捨而有贪瞋痴导致烦恼痛苦。
〈二〉行:因无明而执欲执相造作诸业。
〈三〉识:即可轮迴转世投胎之第八识阿赖耶识及日常之意识。
〈四〉名色:指胎儿在腹中有胎形但六根未俱足只受想行识名色五蕴已含。
〈五〉六入:胎儿已长成眼耳鼻舌身六根具人形而六尘也已俱。
〈六〉触:胎儿出生后与外境之接触。
〈七〉受:出生后因与外境接触而生爱恶分别取捨导致有苦乐感受。
〈八〉爱:对外境之执著而生起爱欲之心。
〈九〉取:由于心之贪得追求夺取而再造作业因。
〈十〉有:因再造业因而招感未来之恶果以致无法超脱三界。
〈十一〉生:因累世今生业力所逼须再投生(受生)六道为五蕴之身。
〈十二〉老死:今世之身又由幼而渐老乃至死亡,若再无修行恐又产生轮迴不息。
以上十二因缘,包括三世(前世、今生)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了悟此十二因缘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皈依)修行,以智慧观照一切使眼耳鼻舌身意无有爱恶分别取捨,能心不随境转,如如不动,平等的看待一切,不为一切好坏善恶所染所著而无执,看空看透放下一切,心明体淨纯真,即可超脱轮迴得证果位。
行尽天下路,唯有修行不误人、做遍天下事,唯有弘法最益人。
以上一切佛法真理,真实正确,敬请受持,以解脱生死,并请广传宣说翻印流通,利益众生,功德无量......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