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后两种就是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出入县、乡、镇、村寺庙里的,大多是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太太,名为佛教徒而不知佛法,分不清神与佛,进庙就烧香,见像就磕头,只知求保佑。这肯定含有迷信成分。
由于信仰佛教的人们各自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差别,在信仰上产生各种各样的迷信色彩,并不奇怪。不要以为学佛就是跟这些愚夫愚妇为伍,似乎太掉价。要知道,没有这众多老太太,许多寺庙是修不起来的,她们是佛教的群众基础。她们能学佛,能跑寺庙,也是善根深厚。这比成天搓麻将、说媳妇坏话好得多。
青年居士、知识分子居士在数量上来说似乎要少得多。主要原因是宗教是精神鸦片、佛教迷信落后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覆盖了社会各阶层。一些学佛的青年、知识分子,一般不敢在单位和社会上,公开自己的居士身份,怕别人议论为头脑不正常,怕受歧视。他们很少跑寺庙,偶尔去只是为了找佛教书籍。下班之后就是躲在家里看佛书,越看越觉得佛法博大精深,确实揭开了人生宇宙的实相,慢慢地产生了信仰。
章太炎先生说:“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只要你肯认真看佛书,只要你对真理有求索精神,最终你一定会对佛法产生真诚的信仰。
城市青年居士,许多人不善于处理工作与学佛的关系,事业上失去了上进心,错误地认为那是世间名利,不值得追求。这也是产生“佛教消极悲观”误会的原因之一。这些青年居士食古不化,不理解“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免角”,他们不懂得工作与事业是报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佛恩)必不可少的内容与途径,菩萨行的六度、四摄都离不开它,是弘扬佛法的极大方便与最佳手段。
城市青年居士,许多人不善于处理学佛与婚姻家庭的关系,不少人学佛后,脸上无喜色,胸中无热情,不愿意尽妻子(或丈夫)的义务与责任,失去了家庭和睦与喜乐,甚至造成婚姻破裂,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痛苦,“学佛学得家破人散!”给佛教造成负面影响。
一般人不学佛,固然有许多执着,但学佛后,有的人又多出了新的执着:这样不对,那样又不符合佛教规矩;整天头上安头,无事找事。
举一个典型事例,一位大学文化的青年男居士,新婚蜜月期间,躲进寺院读《楞严经》,反复吟诵“玉体横陈,味同嚼蜡。”“淫欲不除,尘不可出。”
其实,这样的修行已经出了偏差,不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喜乐祥和。这也是“学佛是头脑不正
常”误会产生的原因之一。学佛是快乐的事情,是心情舒畅的事情。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这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啊!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