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坛经》,似有所悟。六祖讲得明白:不思善,不思恶,行住坐卧,纯一直心。据此,我写过一篇文章《六祖不是思想家》。
于是有学佛的读者诘问:那六祖算什么?
六祖非不是思想家,就叫六祖。我如是作答。
这位仁兄又设问:不思善、不思恶,那该思什么?
佛说,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议。这次我请出了老佛爷。
看来还得费点劲,唠唠祖师禅。
六祖教法,以无念作为宗旨,所谓“无念为宗”。无念,就是不产生舍弃或贪取的心念,即自心对一切都不执迷,不被束缚。
善与恶,都在两边,与不二法门相悖。六祖开示 “无二相”,超越一切差别对立,“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但是,“无念”并不是一点心念都没有,假如百物不思,没有任何思维活动,六祖说那就是死人了。落入虽无善恶却是虚妄的无记空,这种见解大错特错。
六祖进一步阐明,自性能起念,“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自我本身所具有的佛性,是心念的前提。若能认识这个性体,我们将受用无穷。
《地藏经》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大脑一思索,对外境有念,所念之上就会有偏见,由此产生妄想,就是有为法。《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谱系里,上溯儒道源头,两家都强调回归本元,“空空如也”、“绝圣弃智”,推崇不思议,反对用机心。
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谋闭而不兴”。孔子褒评《诗经》 “思无邪”,三百多首诗,纯粹出于天然,是什么就是什么。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的上德表面看没有“德”的样子,实际上其德行是出于天然、淳朴,这样的德才是真正的。
庄子讲过一个寓言,“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如果有意加上心机等小聪明,人纯净的本性就会遭破坏而死亡。
一旦习惯思议,宝贵的潜意识资源就无法开发出来,直觉就会变迟钝,人的本能就会退化。
一经思议,便有思维局限,就可能在段落里面滞后偏离,纠缠于意识分别,不可避免失去整体性。
一有思议,大脑就开始算计,是非对错,患得患失,一事当前就可能良知埋没,失去担当。
不思议,可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不以有涯随无涯,不殆。
不思议,就是活在当下,是其是,非其非
。从这点出发,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思议,就是不经心意,灵光一闪,直截了当。跳出格局天地宽,奇思妙想不断,创意无限。
思什么?不可思议!就是这个。这个需要连根拔起,需要有悬崖撒手的大无畏精神。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