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法制不健全,国家必乱;佛教内僧团倘若没有戒律,僧团同样也乱。中国佛教自唐宋禅宗盛行,清规取代了戒律。然而今天的禅林,清规似乎也有名无实,使得整个教界处在一种无法无天的状态中,此时弘扬戒律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发扬戒律,具有以下三大价值。
1、自身修养的价值:出家成为僧宝,并非剃发染衣便是了,僧宝有它的僧格。僧格从哪里来的呢?僧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从长期的戒律生活中养成的。佛制比丘五年学戒,不离依止,由戒律生活养成僧格了,然后始可学习经论。出家虽成了僧宝,但无始以来形成的烦恼及不良习惯,并不会因为出家而彻底消失,有时难免现行,半月半月布萨,通过不断对自身的反省、检讨,使得人格日新月异,逐渐完善。每年结夏安居,是属于定时专修。僧人倘若长年作务弘法,频繁地接触社会,势必会把心变野了,变俗了。通过定期安居,提高宗教涵养,才能更好地作务,弘法利生。 2、健全僧团的价值:要建立如法的僧团,首先得注意僧人来源的健康。在律藏的授戒犍度中,提出十二难十六遮,规定了出家受戒的资格审查:内容包括罪行严重、不属人类、身体病弱或生理缺陷、条件不具、智力低劣、家庭社会不允许及五官不正的七种情况,不能出家受戒,以保证僧源的质量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