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是东汉末年三国时人,咸丰帝爱新觉罗·奕生活在清代后期,魏明帝怎么会是咸丰帝的师傅呢?说来话长。魏文帝曹不有9个儿子,长子曹叡本该顺理成章地立为太子,只因其母甄氏晚年与文帝失和,被勒令自尽,文帝担心曹叡心怀不满,故而一直未立他。正当文帝打算立另一个儿子当太子时,曹叡参加了一次皇家狩猎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文帝与曹叡同时发现了一只母鹿和一只小鹿。文帝一箭射中了母鹿,吩咐曹叡赶快射那只小鹿,曹叡却放下弓箭不肯射,哭着说道:“陛下已经杀了母亲,臣不忍再杀儿子啦。”文帝大受感动,不久就将曹叡立为太子。后来文帝去世曹叡继位做了皇帝,史称魏明帝。无独有偶的是,1600多年以后,清代的咸丰帝奕诗又在其父道光帝面前演出了极相似的一场戏。
当时,道光帝认为六儿子奕的才能、魄力、身体状况均比四儿子奕强。清朝自雍正年间始行密旨立太子制,道光帝已打算在秘旨中写奕的名字了
魏明帝曾叡死后,魏国的军政大权就逐渐落到司马懿的手中。后来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又先后把持朝政,堂堂魏国皇帝曹芳反倒成了摆设。公元254年,曹芳连摆设也充当不成了,司马师一席话便废黜了他,改立文帝的孙子、12岁的曹髦为帝。曹髦年龄虽小,却颇有志向,素负武可比其曾祖曹操、文可比其叔祖曹植的盛名。
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这一段时间,多一半皇帝都是在辱中窝窝囊囊地泣别皇位的。如东汉的最后两个皇帝刘辩和刘协,魏国皇帝曹芳、曹奂,吴国皇帝孙亮,均被权臣逼下台;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末帝孙皓,则在兵败之际屈膝投降。真正在人格上宁折不弯的,只有一个曹髦。所以,这个小皇帝虽然没有能铲除司马昭反而为其所害,却赢得相当众多的后人同情。当代历史学家罗继祖先生评论道:曹操的后代儿孙“之能不坠祖风者,髦一人而已”这种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