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上有很多茅棚,大大小小,有七八十座。九华山寺院有接近一百座。每次到茅棚里,小小的,供着很多佛像。然后我就会想,老了就呆着茅棚就好,就感觉挺安逸的。这次到九华山,到旃檀禅林,这个寺院是九华山最大的。在九华山,以前对旃檀禅林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大。我觉得建的大,一定有他的原因,但就不知道。这次我站在华严宝殿的正中间,然后背靠着佛像,闭上眼睛。突然感觉,整个九华山都装进来了。左右手,刚好是九华山香火最旺的两个庙,都是肉身,一个是地藏肉身,一个是无瑕禅师肉身。也是九华山最早的两尊肉身。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寺院。在旃檀禅林,有个对联,讲的好像是九龙会归。这也是旃檀禅林,是九华山风水会归之处。按照民间说法,只要建成大庙,才能震得住九华山为佛国这个风水。站在旃檀禅林,心量感觉和小庙感觉,实在不同。
这是一个感触,大家下次去九华山,可以去体验一下。很多地方建设大庙,大雄宝殿很大,是有原因的。跟当地的风水有关。就是为了维系当地佛教的繁荣。比如在福州,福州有两座山,鼓山和旗山。鼓山涌泉寺高僧辈出,风水也是一流。那佛教在这个风水最好的地方,可以带动当地佛教的发展,相当于他是龙头一样。很多人说庙不能盖太大,劳民伤财,那倒是未必。比如在大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那这时就要盖大庙,从风水上考虑,能保证佛教在当地的一席之地。而这个大庙,不仅要大,而且要在风水龙穴的地方。
以前祖师大德盖丛林,都盖得很大,据说梵天寺当年塑造释迦佛,用泥土塑的,佛的小指头,就花了好几箩筐的土。可以想象佛像有多大。以前朱熹进来梵天寺,出去时甚至迷路。也可见当时佛教的兴盛。
凡夫会以眼睛看到的,来分别说,庙盖得太大了,劳民伤财。不是的,宇宙中冥冥的规律,不是凡夫能懂得。以前九华山还没有佛教,但闵公把整个山都给了金地藏,才成就了九华山的气势。你看,因为闵公的大心量,让后世人都能瞻仰地藏菩萨的光。而在佛陀时代,给孤独长者甚至用黄金铺地来供养佛,佛在世时,证果的人多,布施的人也心恳切。所以很多佛经,一开始就是“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末法时代,众生根器劣了,佛法也是在慢慢衰弱的过程,福报也就越来越少
。但庙不能太奢华,大庙,像丛林,可以扩大人的心量。这是大的好处,但不能奢华。修行要朴素,比较好。年轻不住小庙,要住丛林,到处去参学,这也是扩大心量方式。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