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67[精进品]

发布时间:2024-08-31 02:18:23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67[精进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精进共有四个助缘,今天讲第三个助缘:欢喜。

壬三(欢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癸一、略说:

如童逐戏乐,所为众善业,

心应极耽着,乐彼无餍足。

举个例子:孩童们特别喜欢玩游戏,他们非常希求玩游戏的这种乐果,可以因此忘掉一切,甚至不睡觉、不吃饭。他也不是不知道上学是很重要的,也不是不知道荒废学业会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他太爱玩游戏了,所以就会不顾一切。即使父母会因为他不去上学、不去学知识而骂他、打他,甚至会跟他断绝关系,也仍然阻碍不了他玩游戏。就是因为他太喜欢玩游戏了,所以没有满足的时候,越玩越想玩,昼夜不停地玩。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一玩起游戏来,真的停不下来,最后整个身体跨掉了,被送到了医院。

此处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欢喜心!大家对佛法、学佛修行是不是也象孩童玩游戏般地欢喜?如果是,就说明有欢喜心,有这个助缘。若不是,就说明没有欢喜心。虽然我们也知道要生活、工作,但是为了学佛修行,是不是也把吃饭、睡觉都忘了?我们也知道不能让家里人烦恼,也不能让父母烦恼,但是一旦开始学佛修行时,即使父母等家人可能也会阻碍你、反对你,你也全然不顾,甚至都忘记了要照顾家人、照顾父母。其实,一切都阻碍不了你。我经常跟大家讲,一切的理由都是借口。若是你真正对佛法、对修行有欢喜心,任何事情也耽误不了你,再大的违缘也阻碍不了你!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对佛法、修行有没有欢喜心?当学佛修行时,就没有满足之时。

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欢喜,总想着:“加行什么时候能学完啊?”“什么时候我可以不用再上课啊

?”才修了几个月、几年啊,就盼着可以不修加行了,盼着可以不用上课了,这说明你完了。若没有欢喜心就没有精进,没有精进就没有佛法,就没有真正的修行。

如果我们象刚才那个孩童玩游戏一样,能有满足的时候吗?没有!真正内心里有欢喜心的话,就如孩童玩游戏一样恋恋不舍。如果你对佛法、对修行恋恋不舍的话,到时候不让你学,不让你修都不行了!

我们真的要好好观察自己,到底是什么状态?百日共修快要结束了,若是想“什么时候结束啊?我是不是快要下山了?真的不舍得啊!”心里因此而难过,这样还行。没有满足的时候,不能有满足的时候,这都是欢喜心。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做不到对什么都不执着,但是我们可以执着善法。不是不能执着善法吗?这也是一种方法,这叫以妄治妄,以毒攻毒。若是你做不到不执着,那就先执着善,然后去对治恶;先执着修行,然后去对治烦恼习气。虽然是妄想,但刚开始时是可以有的。

有的人认为:所谓不执着,就是什么都不能做。这是错误的!这是造业,这本身就是执着,执着“不执着”了。若是你不执着,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当最后真正不执着时,是自然就没有执着了,这个时候真正回归当初了,在那个状态当中,本来就不执着,本来就没有妄想。犹如晴朗的天空本身是没有云彩的,云彩是突然起来的。你特意不打妄想,这本身就是妄想;你说不能执着,这本身就是执着。不打妄想、不执着,这是通过修行,最后要达到的境界。

我们说坐火箭可以到太空,现在你是在坐火箭,但是还没有到太空,现在还有空气。当你到了太空时,就是另外一种境界、另外一个世界了。既然你现在还在地球上,说太空上的境界干嘛?所以,你不能现在就说“不能打妄想”“不能执着”“一切都要放下”,你能做到吗?你现在还在地球上嘛,不可能不打妄想,不可能不执着。怎么办?没有事,你可以打妄想,但是要打善的妄想、打修法的妄想。你刚开始要特别执着善法,特别执着修行,要恋恋不舍,不能有满足。这就像在坐火箭一样,可以迅速到达那个境界。

三种精进之不满精进,就是指不能有满足。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这一口还没有吃完,就盯着下一口,这样不停地、勇猛精进地学修,念完这个接着就念那个,修完这个继续修那个。

有的人问:“难道不要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吗?”当然可以,但不是让你懈怠散乱,而是让你换个方法。比如,若学修累了,这时可以唱唱歌、跳跳舞,但是也要有正确的发心,这也是一种修行,也是在行持善法,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如果你懈怠散乱,是放松不了的,也无法调整心态。

念佛或打坐时间长了,你可以换成磕头、绕佛等,还可以唱唱佛歌、跳跳金刚舞,做做供养、布施,提高自己内心的觉性,唤起内心的感恩等,这都是可以的!同样,吃饭睡觉的时候也不能懈怠,不能散乱,要保持正念啊!吃饭是在做供养、布施,这时你可以忆念自己的身体是一座圆满的坛城,其中有无数的主尊,自己在做供养。此外,你身上也有很多众生啊,若没有它们,你也活不了,你吃饭的同时它们也在等着吃,你可以给它们做布施。若是能这样提起正念、保持善念,吃饭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也是在行持善法,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睡觉也是如此,可以保持光明的境界,这样睡觉也有意义。比如,你可以把佛或上师观在心间发光,整个身体、整间屋子,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保持这种大光明的境界;你也可以把佛或上师观在自己的头上发光,照耀自己、自己的小屋乃至整个世界,然后都变成了光明。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密宗里讲的。显宗也讲了睡觉、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修,这都在前面仔细讲过的。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是否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很用心、很急迫?这就是欢喜。

癸二(广说)分三:一、理当行善本体安乐;二、理当不餍足异熟安乐;三、是故欢喜奉行。

子一、理当行善本体安乐:

世人勤求乐,成否犹未定,

二利能得乐,不行乐何有?

“世人勤求乐,成否犹未定”:世人和普通凡夫,都希求快乐,也修快乐,但是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能得到快乐。

谁不想快乐啊?谁不希求快乐啊?人人都喜欢、希求快乐,也在不择手段地修快乐。无论是成家、立业、工作等,都是为了他们的所求——快乐。他们认为这都是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修快乐。他们不择手段地想升官、发财,这些是不是快乐?不是,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是快乐。他们为了发财不择手段,为了升官跟别人争名夺利,也是很艰辛的,最后能不能成功还不好说。大人们为了工作、生活,都在努力打拼,但是也不一定能成功。小孩子们为了未来找到好一点的工作、拥有好一点的生活环境,学习很刻苦,但是也不确定能不能如愿以偿。其实,即使成功了,也都不是真正的快乐,还是会痛苦的;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又造下了很多恶业,将来可能还要堕落恶趣,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二利能得乐,不行乐何有?”你可以换个思路、换个方法,不要太自私,不要单独地去利益自己。你只为众生,不为自己;去利益众生,不要直接利益自己。这个时候,你既能得到暂时的安乐;也能得到究竟的安乐。你为众生、利益众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当下就是快乐。

很多人还没有真正发出利他心,还没有真正地去利益众生。若是我们真正能为众生,能利益众生的时候,身心才能真正获得轻松、自在,这个时候才有真正的快乐,之前不会有的。即使你再有钱、再有权力,再有神通神变都一样,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有的人说:“有钱多快乐啊,有权力多快乐啊!有的人有神通神变,经常跟我玩神通神变,多自在、多快乐啊!”其实,对我们来说,这都是诱惑,我们还是执迷不悟嘛!我们觉察不到,普通凡夫看这些都是好的,都觉得是快乐的,实际都是不好的,都是痛苦的。所以,大家要相信佛说的话啊!如果你自己去观察,自己真正要觉悟这样的真理,也难啊!因为我们有业障。若是我们能一下子明白、觉察到,就不是胜义谛了,就不“妙”了。如果是我们的见闻觉知能觉察到或轻易了知的,那还叫“妙”啊?一点儿都不妙。

当你真正能为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所谓的轻松自在、快乐幸福就都有了,都会显现出来。我们现在可能很难理解,更不可能觉悟这个真理。我们还要消业积福,最后才能觉察到,才能真正了知,之前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好像很明白了似的,其实是否真正明白了,自己最清楚。

当你能为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既能得到暂时的安乐,也能得到究竟的安乐。否则,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不可能得到暂时或者究竟的一切安乐。暂时的利益指人天福报,究竟的利益指声闻、缘觉、佛三菩提果位。如果大家真想得到安乐,就要为众生、利益众生,就要放下我执我爱、自私自利,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你这样自私自利,根本无法解脱、无法圆满,因为这是成就最大的障碍。

子二、理当不餍足异熟安乐:

如嗜刃上蜜,贪欲无餍足,

感乐寂灭果,求彼何需足?

尽管我们开始学佛修行了,但还是在搞轮回,追求世间的福报,希求暂时的安乐。

作为一个学佛人、修行人,竟然还这么害怕死,然后求健康、长寿、平安:“佛祖保佑我,观音妈妈救救我!”这不都是搞世间吗?很多人还想发财,还想着怎样才能赚钱,脑子就在那转,有的还出去买彩票,希望能中大奖。有人问:“难道学佛人不可以健康、平安,拥有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啊?”可以有,但是你这样处处求,处处贪,就是问题。当你不求、不贪的时候,才会有,而且是永恒的有。当你内心以贪欲而求的时候,根本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

“如嗜刃上蜜”:这些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如同粘在刀刃上的蜂蜜一般,利益微薄、过患严重。假设在特别锋利的刀尖上粘着蜂蜜,如果你贪着它,用舌头舔,当舌头刚品尝到些许甜的味道时,就会被割开。这个人是不是很愚蠢?佛菩萨们所用的这个比喻非常恰当。

还有一个比喻,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扔石头砸自己的头”。小孩子们不懂事,觉得好玩,把石头往头上扔,当石头掉下来时,就会砸到自己的头,这时感觉到疼了,开始哇哇哭。没办法,这是自己搞的嘛。我们都是这样,刚开始很得意似的,觉得很好啊,但是过了一会儿、过了几天,就开始在那里哭喊:“天塌了,地陷了,完了!”你看,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伤心,漂浮不定,这就是凡夫。其实,有什么可高兴的事?有什么可伤心的事?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

这两个比喻太恰当了,你们仔细想一想。没有人让你烦恼,没有人让你痛苦,都是自寻的,都是自找的,大家可不能埋怨别人、冤枉别人啊!都是自己的问题,怨谁啊?恨谁啊?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也许你会找很多理由,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就是自己太愚昧了!

“贪欲无餍足”:世间的一切福报、所谓的利益,都是利益微薄、过患严重,如同“扔石头砸自己的头”一样。在大人眼里,扔石头没什么可玩的;但是对小孩子而言,觉得好玩,结果砸中了自己,头破流血,后果非常严重。

世人也是如此,尽管后果严重,但是他还是贪得无厌,越有越要,越有越觉得穷,都变成了活着的饿鬼了。当你面对死亡的时候,你能得到什么?

“感乐寂灭果,求彼何需足?”我们学佛修行,就可以具有暂时或者究竟的一切安乐。所谓“增上生”,就是指暂时所能获得的人天福报、人天安乐。所谓“决定胜”,是指究竟解脱成佛这些果位。学佛修行就是获得暂时或究竟一切安乐的因,这样还会满足吗?还会有厌烦、抛弃的时候吗?难道你还会说:“好了,现在应该可以了,现在已经够圆满的了……”?不会这样的。

有穷有尽就不是圆满,无穷无尽才是圆满。佛讲的一切法都是圆满的,因为都是无始无终,无量无边,讲的都是无穷无尽,它是不变的。若是有变的,就不叫圆满,也不叫究竟。若是这样,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也许有些人觉得:“佛法无边,怎么学啊?怎么能学会啊?”虽然佛法是无边的,但是你的心也是无边的,你的力量也是无边的,所以能圆满;若你的力量是有边的,你就不能圆满,你的学业也绝对不能圆满。为什么说人要有自信呢?就是这个意思。你把这个道理弄明白了以后,就会知道所谓的“无上”、“无边”,指的都是自己的心,指的就是自己,这样能不自信吗?

子三、是故欢喜奉行:

为成所求善,欢喜而趣行,

犹如日中象,遇池疾奔入。

“为成所求善,欢喜而趣行”:当我们经过慎重考虑以后,着手去行持善法时,要保持欢喜心,而且一直要保持这种欢喜心。这样才能善始善终,才能顺利圆满。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保持欢喜心的状态,就很容易半途而废,很容易一事无成;反之,如果能一直保持欢喜的状态,就一定能圆满,一定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犹如日中象,遇池疾奔入”:这种特别欢喜、想要去做的状态,就好像春季正午被酷热所逼的大象,当遇到清凉的湖泊时,它会立即进入湖中。

当时印度最热的季节里,在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大象身上毛少,所以忍受力弱,它被酷热所逼,四处寻找清凉的湖泊或水流,一旦遇到了,就会不顾一切地冲入水中。这是比喻。被关在轮回牢狱的我们,每天被贪嗔痴烦恼所逼迫,时刻都渴望解脱,现在一旦遇到了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还考虑什么啊?应该不顾一切地去学修,这样才能圆满。

欢喜的状态是很重要的,若没有这种状态,很难精进,很难成就。

壬四(放舍)分二:一、无力为之暂时放舍;二、完成后彻底放舍。

放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地放舍,一种是永久地放舍。

癸一、无力为之暂时放舍

身心俱疲时,暂舍为久继。

这是暂时的放舍,是指我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可以暂时放一放。

我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恢复体力;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并不是永久地放弃,而是暂时搁一搁、放一放,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成办,更好地圆满。

学佛修行时,好的身体和好的心情都是很重要的。若是体力实在不行,也是要保护身体的,这个时候不是要你懈怠,而是指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利用其他的方式去修持。若是身心特别疲惫、懊恼的时候,也是需要缓解、调节心态,但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要你懈怠,而是可以换个方法。

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学修,你暂时不学修这个法,这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如果有些事你可能暂时无法成办、无法圆满,也可以先放一放。该放下的要放下,该调节的要调节,需要换方法的要换方法。

佛法是活泼泼的,只要你发心好、心态好,怎么做都是修行。心里不要有障碍:“我这样做是不是舍法,是不是间断传承啊?”若是这样想,就是给自己制造心理障碍。是不是舍弃佛法,是不是间断传承,主要看你的心态。若是你轻易放弃,就叫间断传承;自己轻易舍弃,就叫舍法。如果不是这样,而在有必要、有意义的情况下,就不是舍法,也不叫间断传承。现在有的人又堕到另一边,很执着这些,怕自己完成不了学业,心里还有很大压力和障碍,这也是愚痴。

癸二、完成后彻底放舍:

事成应尽舍,续行余善故。

如果前面的事已经圆满完成,想成办后后更为殊胜之事,这时理当舍弃前面之事。

比如,境界是有高低层次的,小乘、大乘,显宗、密宗,九乘次第都是以境界而分的,境界各不相同。见解、境界是要不断提高的,当见解、境界越高时,前面那些见解、境界可能就要放舍。

再如,修行的方法也是有次第的。前一个修法学修完毕以后,接着要学修下一个修法,这时不能对前一个修法又放不下。

无论是境界还是一些修持的方法,当自己很熟悉时,往往会很执着,这个时候是很难放下的。现在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这个感觉,到时候会有的。提高境界也是不容易的,只有通过精进刻苦的修行,最后才能突破、超越,才可以提高,否则很难啊!同样,修持方法也是如此,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个方法不行,以这个方法很难让自己有所提高,但还是放不下。现在我们的学修计划安排得非常紧,不容易完成,有些人却还执着以前念的某部经不放,结果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其实,如果你的心真正到位了,念一个就等于念一切了,修一尊就等于修一切了。为什么那么执着呢?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难道你没有压力吗?你心灵上没有障碍吗?有!这都是自找的。

所谓的一些境界,都是我们修道过程中的台阶,前前接后后,一级一级的像阶梯一样。你要顺着这些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上走,如果不舍掉脚下的台阶,怎么能登上更高的台阶呢?再如借船过河一样,当你过了河以后,就要把这条船放下,不然你怎么继续往前走啊?很多人放不下,觉得这条船太好了,但是自己也背不动,这不是制造障碍吗?应该放下,没有事儿,下一条河还有船,再坐那条船过河就行了。

如果该放的时候放不下,该舍的时候不肯舍,这都是修行的障碍,这些不叫精进。也许你自认为自己学修没有间断过,这应该是精进。其实,这不是精进。该放的时候放得下,这本身就是精进的助缘,这才是精进。放舍是精进的助缘,精进是成就的根本。可见,明理很重要,有智慧很重要!若是有智慧,一切都是方便,都是成就的助缘;若是没有智慧,一切都可能是造业。

精进的四个助缘是信解、毅力、欢喜、放舍。若具有这四个助缘,就有精进,就能精进。如果能精进,就能证得菩提果,能解脱,能成佛。如果自己想解脱、成佛,就要精进。若是要精进,就要具足这四个助缘。若是你不具备这四个助缘,你肯定精进不起来,不会有精进的;若是不精进,肯定不会成就。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