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有学和无学
佛教成道的果位,从罗汉、辟支佛、菩萨到佛,都是无学;而世间的六道,从天道以下一直到地狱道,都是有学。无学就是不用学,即使学也学不到的;而有学就是要学才会,不学就不会的。所以从天道以下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是要学的;而从罗汉开始以上则全都是学不到的——这是有学无学的一种分法。※从最初等的成道开始就是无学中国禅宗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六祖惠能,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无学的特性:不识字,经典看不懂,也就是有学的部份非常缺乏;但是他懂得经义。而许多人是有学,看得懂经文,但是不懂经义,因此就念经文给六祖听,六祖听完了再解释给他们听,这便是无学的特质。当时还有一个人请问涅槃经,他一面念经,一面听六祖解释,后来他听懂了,悟了,当时就肉身坐化成道,这也显现出一种无学的特质。有不少人以为修成无学,就不用学了,什么都会;其实,有学的部分不学还是不会的。就像六祖没有上学校,不识字,并不因为他修成了,是无学了,所以就识字了,他还是不识字的。有学的部份一定要学才会;无学的部份学也学不会。如果你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无学者,所以有学的部分也都会了,这是错误的想法。学佛的人常常认为,修成的人本事很大,他一定什么都知道,不用学都会了,其实不然,他会的是那些无学的部份,而有学的部份是学多少会多少。所以,以前有人问我师父:「修行修得好了,什么都会了,在世间还需要读书吗?」我师父的回答是:「那些东西啊,学多少会多少。」所以,当时他已经很清楚这个状况,只是没有把有学、无学做整体的分析和讲解。当时我们听到他讲「学多少会多少」时,心里好纳闷,最近我把这些事情整理了,才发现有学的部份是要学的,修成的人所会的是无学的部份。当然,一个已经在无学部份成功的人,要学那些有学的部份会比较快,比那些不懂无学的人快很多,而且会超越无学的观点,创造更好的有学成果。所以,成道的人特别有才智,原因就在这里。但是,这并不表示成道者可以不用学了。※灵感、创造、领导能力属于无学我以前总认为有学的部分都是有学的,没有包含无学的东西,最近才发现有学里面还是包含了无学的成分。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譬如:我们常常讲有些东西要有灵感,而这个灵感不是学来的,是自己冒出来的;另外就是创造,要创造就一定能创造出来吗?不一定的,有时候会创造出来,有时候不见得创造出来,所以创造也是偏向属于无学。我们再来看科学,虽然大部分都是有学,但是它还是有「无学」的成分,像诺贝尔物理奖,如何评判给那一位科学家?它有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就是他的贡献是不是原创的?如果科学家做的东西很好,但没有原创的成份,诺贝尔奖是不会给他的。所以,科学界对于原创给予最高的尊重,而原创就是属于无学;反之,对于那些不是原创性的、有学的部分,上学校就可以学到,看书就可以翻出来,是不会给奖的。不只诺贝尔奖作品要有原创性,发表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含有一点原创性,如果没有,这篇文章不可能被接受。所以,科学界对于无学也给了至高无上的尊重。我们再来看,最好的治国人才可以靠学习获得吗?譬如我们办一个学校,叫总统制造所,有可能吗?不可能的!学校发一个证书,说你是总统,有用吗?治国人才属于无学,学不来的,没有任何教育机构、任何老师可以教出好总统。有学部分的人才易得,只要有经验、有学位,就可以依此取得。像工程师、医师、律师、军官,都是可以培养的,可以经由教育而训练出来;可是领导人才就没办法靠教育训练,而是靠天赋,因为领导能力不是有学,是无学。※世间有有学亦有无学佛法是一个专门培养无学的宗教。成道的人,从最初等的果位就是无学,如果你把佛法当有学来学习,是不会有结果的。为什么呢?譬如,阿难多闻,多闻就是有学部分学了很多,但未证果位,并不能因多闻而证果位。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无学才重要,有学就不重要,而是你需要有学,你就要去学;你要无学,你就要依无学的方式去培养。我们现有的教育有「有学部分」,没有「无学部分」,甚至扼杀无学部分,十分可惜。其实,无学部分的灵感、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佛法可以充分开发心灵的原创力说起来我也有一点无学的样子,我读楞严经,字常看不懂,也念错,但我会讲经,经文的意思我了解。我这个无学的样子比六祖还差一点,如果跟他差不多的话,应该由大家念楞严经给我听,然后我再解释经文。这表示我也有一些有学,我尊重有学部分,如果我们好好理解无学的特质,就能把我们原有的智慧、创造力、灵感、潜力都发挥出来了。同时,当你的无学部分够好的时候,去学「有学部分」的东西,会学得更好、更快。事实上每一个有学部分都含有「无学」的成分,我以前常举平面几何为例,它的公理和假设就是属于无学,如果你对假设和公理把握得很清楚,再学后面推导出来的定理就容易了,而定理就是属于有学部分。所以,各位可以从学佛中,把自己心灵的创造力发挥得更好。学佛的人会变聪明,不只在无学部分会变好,有学部分也会变得更好。此外,在决策的过程里,不仅需要「有学」的知识,也需要「无学」的能力。例如经营一个企业,有很多是战术的部分,像制度、规则、操演等都是「有学」;但企业经营方针的拟定,则是属于「无学」。一个没有「无学」能耐的老板,就会用他以前的经验来做事,这样就会遇到麻烦。企业界有一个说法:第一次赌马就大赢的人必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第一次下注就赢,心想这个招术不错,于是以后每次都会用同样的招术;但是情况是不同的,之前他只不过瞎猫逮到死老鼠,往后情况变了,就猜不中了,最后终于全输了。企业经营策略也是一样,绝对不可以抄袭别人已经用过的行销策略给自己用,否则一定失败。为什么?因为只是模仿,没有创造。别人的策略是针对他的问题及状况而订出来的办法,整个的创造过程是依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因此会成功。但是你不能因为他这样子做成功了,就把它套用在你身上,而你的状况其实是跟他不一样的,因为没有考量你的实际状况,而与真实不符合,所以会失败。办法是创造而来的,不是抄袭来的,因抄袭而失败的人,其原因就在于他根本不注意真实状况,没有发挥无学的能力,也就是他的创造力没有发挥,又怎么可能成功呢?我以前认为无学只有在佛法里,深入了解世间的事情后,才发觉世间事也有无学的部份。所以我更加增强一个信念:佛法融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层次都脱离不了佛法。以上是我今天就「有学」和「无学」的观点,提出来给大家做参考。问:有的人去刮痧,用菜瓜布刮痧,是不是他创造出来的
?师:那个不是他创造的,那是学来的。问:那第一个发明出来的人是不是?师:第一个创造出来的人是无学。凡是创造的就是属于无学,不是学来的。问:现在有一些书或实验,证明有一套训练的方法可以帮助增加创造能力。师:可以啊!我们佛法就可以,我们可以藉由训练,培养修成无学。问:他们好像不用这一套方法。师:他们不用我们这套方法,只要真正能够启发的话,都是正确的方法。问:我的意思是他们的那一套,好像是有方法的,是否有包括佛法的成分在?还是说那是另外一个independent 的方法?师:没有的,这个世间上找不到independent 的;当然会有关系,只是人们喜欢说:跟你无关。问:因为我们也研究创造心理学,发现里面用的那个rule,好像很多都跟佛法有关,是佛法的运用。※一切科学皆以原创性而有差别师:可能啦!他那个方法都是小方法,没有办法创造出一个诸葛亮的。我们这个方法要创造诸葛亮则很快,三个臭皮匠就可以了!赖女士,你对于物理中的这个无学的部分,有什么想法?凤:我同意原创性很高,对于原创性要非常的尊重;可是我觉得某一方面也会因此变成一种英雄崇拜主义。我讲的是另外一件事:譬如说可能有一些学生表现没那么好的时候,就容易被忽视等等。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啦,还牵涉到其他的现象。师:当然,在做学生的时候,大概还没有到需要原创性,因为都还在有学阶段。尤其我们的教育也不怎么去教「无学」这种能力,所以关于原创性的分析,到底它的成分有多大?大多少?那一个比那一个高?那一个比那一个低?这个都不是简单一句——「你是原创的,他不是原创的」就可以分辨的,这里面是有差别的。正如同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也可以说:「一切科学皆以原创性而有差别」。所以,这个原创性本身也不是那么容易一分为二,不能说「不是一就是二,不是零就是一」那样简单的。问:我刚刚听到三个臭皮匠就可以凑成一个诸葛亮,是以怎么样的方式来创造,能不能进一步说明?师:喔!我只是引用这个成语嘛,那人家不是已经可以凑成了,那就去凑吧!※无学的部分包含有学问:老师刚才谈到有学跟无学的差别,在「有学」里面几乎都有「无学」的成分,所以您刚才讲无学,无学本身按字面来讲是根本不能学习的,既然不能学习,那就完全没有方法了,是不是?我认为可能这只是名词上的一种界定。师:无学部分要用启发式的方法来培养,无学的培养方式跟有学是不同的。问: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启发?师:回到本来面目,就能达到无学。我讲的那个摄心内证的方向就可以让你达到的方法,那是什么呢?那就是自性法门,就是把我们自性的宝藏开发出来的法门。什么叫自性的宝藏?就是我们讲的无学的本事、这种创造力、这种潜力。你回到本来面目,他自动就出来了,像六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也不是一点东西也没学,五祖也教了他一点东西,但是那种教法与学法,跟那些有学的学法、教法是不一样的,是不是?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是一种启发式的,就是把你的潜能,把你本具的智慧启发出来而已。要怎么样子才能够启发,我以前就讲了很多,就是你的心要无住嘛,你心有所住就被扣死了,就被扣住了。譬如说一个企业,看到另一家企业用了一个很好的行销方法,非常成功,就把它抄袭来,抄袭就是有住,因此必败。所以,最丰富的创造力就是无住生心,最丰富的无学就是无住生心,就是用无住的方式来学。反之,有学的部分都是用住心来学的,都要用住心的方式来学,这点我会在八月八日那一天讲。这里我要讲的是佛法对开发人类的智慧有极大贡献,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学了佛法,智慧都开发出来,国运就会昌隆。问:您刚才说现在的教育很多都是把无为、无学的能力扼杀掉,这可能是制度僵化的关系,如果说教育的方式是采用启发式的,不要讲求单一的答案,更有弹性一点的话,可能对无学这方面的能力的引导就更大了。师:不但是不要单一答案,而且还要没有答案。如果每教一个东西,每做一个习题,都是有答案的,那个是有学,你要学无学的话,就是定一个题目没答案的,那样才学得到。问:目前中学的学科里头,文学和艺术这两门课,可能在无学的方面比较注重一点,尤其是作文,我们教国文的,都很高兴看到学生的文章是很有创造力的,不是抄袭的,不是剽窃的,是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这种作文我们都非常赞美,非常欣赏。至于艺术方面,我看那些美术作品也是一样,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比较高一点。师:是这样子。科学方面也应该如此,是我们不会,而且我们的教育也不懂得尊重这一部分,他们所考虑的只是公平、数量化、一体一致性。无学就是没数量的,你没办法比数量,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你要越注重它,越了解它,才能够把握,你越偏离它,那个地方就越来越被抹杀掉,所以你刚才提到,我们的文学课里面还比较多一点无学,其实可能也不太多,它常常要人家死背文章,那个都不算的啦。问:老师,有学是不是可以激发无学?师:不太可能。问:脑力激荡,也许还可以激发出来。师:光靠有学激发不到,虽然创造的时候,是要拿一些有学的素材,但是创造本身是有什么素材就去创造什么,没有限制的。譬如说一堆垃圾也可以拿去创造,艺术家就有这个本事,他拿到什么东西,就可以创造什么。如果一个无学的好坏,是用有学的标准去评判,那就会把那个无学扼杀掉,所以这里面用到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有住,一个是无住,最大的差别在此。问:请问老师,您从有住的心学科学,到由无住的心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在心情或思考方面,最关键的差别在那里?师:就是无住生心啊!问:您的领域比较广一点,以前有住的时候困难在那里?师:喔!如果你的思考是有住的话,你就会被那些东西卡死,被什么东西卡死呢?被你遵守的原则。譬如说你一定要靠左边走,不能靠右边走,你就会被这些规定卡死掉了;至于无住生心的人,这些东西他根本视若无睹的,他随时在换一些规定。问:是自动的吗?师:自动的,他根本不被预设所限制,像我最常举的这个例子就是欧氏几何和非欧氏几何,只是在前面的假设部分改一改,后面导出来的整个定理体系面貌都不一样了!这个状况就像盖房子,基础不一样,盖出来的房屋的样子就不一样。变化的关键在那里?关键就在不同的公设与预设。还有一些不在理论体系里面的认定:譬如我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有了这个认定,人际关系就不一样了。你有这样子的认定,你的行为就受到这些东西的约制。至于无住的人,他是不受约制的,什么都可以来试一试,譬如平行线无穷远的时候是要相交或者是不相交,他随时都可以换,可以一下子长成这样,一下子又长成那样,调来调去随它成长;但对于一个住心的人来讲,当他一开始莫名其妙的接受了一个东西以后,就不会换了,就要根据那个东西再发展出来,再变也变不了什么,差别就在这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问:我们平常在思考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比较清楚?老师是否能讲一讲在您的演变过程中,如何感觉自己在无住生心上有进步一点?师:喔!怎么进步啊?就是你心空了、无了。我们把心空掉、无掉,就是把这些住心和住在上面的那些东西拿掉。那些东西都住的话你心就不空了,你抓住了很多,既要住这个又要住那个。心空的话是空那里?我们修行不就是审查自己的内心,要把内心的东西空掉吗?你这样真正一修,就把你内心的约制,那些你心里面莫名其妙种进去的一些认定,一个一个拿掉,等那些东西拿掉了,才觉得心空啊!然后还要做到心不起了,时间都没有了,整个世间给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心不同了嘛,这个世界也就换了。就像我刚才讲的,只是让两条平行线至无穷远处相交与不相交,就只是这样的差别,就创造了欧氏几何跟非欧氏几何。那我换得更厉害啊,我把这个平行线都丢了!问:我常常在办公室里感觉到,为什么有一些同事或长官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成败优劣,看得很了不起,有时候把人家做的一点小错看得太严重,可是我看这些事情,总感觉错是可以修正的,对也不一定代表完美啊!我感觉在看这些事情时的心境,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我感觉自己比较好一点。师:这个不表示你无住,只是表示你住的状况跟他们住的状况不同。问:我是感觉无住的人应该看得更开,也许我讲不准,我没那个经验,老师比我准多了。可是我感觉人至少应该看得开一点,心应该广一点,对整个环境是很好很舒服的事情。师:对!对!是这样子的,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是金刚经里面最深的一句话。六祖也是听到这个地方才大彻大悟。问:老师您什么时候开始才无住生心?师:我不知道。问:那件事情开始?师:我不晓得。问:在您的经验里面,有没有让您感觉最明显的无住而生心?师:我不晓得。问:刚才明兄讲的那件事情,您说这样是住的心不同,那请老师以无住之心来看这件事情,那会是什么样子?师:没有,没有看法。问:没有答案?师:我没有玩啊!所以我不知道。问:那您现在谈的这个有学无学,就是属于您的原创性喔?不知您能不能谈一谈世间这种普通逻辑思考的辨证的东西?我的意思是:假设一个证道的人,他证到无学或无住这种心的时候,等于是他的原创性、直觉较强,那么他的分析、思考、观察力应该也更强吧?师:对的,是啊!但是那个逻辑思考是有住生心。并不是说懂得无住生心了,于是这个逻辑思考就不会了,照样会的,甚至还更清楚。问:您今天这篇讲词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怎么想出来的?好!什么事情刺激我去想到这个事情,是因为P公司发生了一些问题,有些人就做了一些决定,当他们提出来要这样做的时候,我从中发现了有学无学的问题。他们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是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但是根据这些专业知识所定下来的决策,我一看就知道是错的,但是我没有这个专业知识,那时我就很苦恼,到底是我这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对呢?还是那个有专业知识的人对?我以前碰到这样的问题时都没把握,只是用建议的方式提出我的见解,我会说:「恐怕这样子不对喔,要换一个样子才比较好。」因为我不敢做决策,我觉得我不懂。那么他们听我的建议了吗?没有,他们听不进去,他们觉得我的建议恐怕不对,我又不是这方面的专业,而且一点训练都没有,所以他们也不怎么愿意听我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发生,时间久了以后,就发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的决定是对的。我非常纳闷,怎么会是这个状况呢?我就去找原因,才发现原来他们这些所谓的专业知识,都是有学的部份,就像一个战争的统帅,他要有很多人去执行他的战术,要由经过有学训练的专业人士去做;但是那个统帅则一定要具有战略能力,而这是无学的。上述这些专业人士都可以花钱请,只要去找有经验、接受过教育训练,具备专业能力、战术能力的人,他们是有价钱的;至于那个具备战略能力的统帅,则是无价的,没办法花钱请到,是天生就有这个能耐,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像我在这方面不是专业,这个有学的部分我没学,但是我有一个天生的无学的本事,放到那里都行,根本没有限制的。当我发现了这件事情,我就更知道怎么用人,怎么去选择人才。我把整件事串连来想,就成为今天的讲词,我并不是先去想有学无学,而是因P公司引发的困惑之后才去想的。我发现把一个战术很强的人,放去做战略的话,是一个大错;而懂战略的这个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登广告就可以招揽来的。所以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你是一个战术人才,却期望自己去做统帅、做老板,一旦错放位置就会做得一塌糊涂,一生都会很痛苦的!何况这个世间可以做将帅的人并不多啊! (梁乃崇教授于八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下午假新竹明星诺那精舍讲述「有学与无学」,文稿由陈家宜记录,丘英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