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提到「吃斋、念佛、拜佛」时总是认为,这是老人家的事,等我老了再说吧!甚至在同学中或公司同事里,如果有个吃素的年轻小姐,或许就会招来异样眼光:「这个女孩是不是想不开呀?年纪轻轻也跟人家吃斋、念佛!
尤其是年轻的学佛朋友,有的尚在就学或与家人同住,要吃全素是较困难些,甚至父母会担心您是否会营养不良?会不会太沉迷于宗教信仰而荒废学业?或者想不开跑去出家为僧啦?今世能成为所谓的「六亲眷属」,这都会有亲情上的因果债要去了的。
(一)佛教素食的由来佛陀住世之时,早期并无明确规定佛弟子要素食,出家僧众行脚托钵,施主给的食物荤素都有,而用餐吃饭只求温饱,就当作药食吧!因为这副臭皮囊(色身)在凡俗之境,还是要靠食物来维持生命运行,以便借这四大假合、五阴妄念所成之幻化身体来修行。中国出家僧众于梁武帝之前的进食,也是荤素参杂,随自己化缘来的食物是什么,就吃什么。但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位之时大兴佛事,更以行政命令下旨,全国寺庙中的僧侣一律以素食为主,因此渐渐养成中国大乘佛教的出家僧众吃素的习惯。再加上唐朝以后,禅宗丛林大道场林立,且都以务农自耕为主,素食之风气就更盛了。所以现今我们感受到的中国僧侣的素食,这亦是文化演进而传承来的。
现今南传佛教(泰国、越南、高棉)的出家人还是荤素不拘,甚至还有当地的出家人抽烟、吃槟榔的,只是我们中国的三宝弟子,看他们的这种行为,总觉得无法接受,这就是修佛文化上的差异吧!佛陀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佛弟子一定都要吃全素,但佛陀赞扬素食、戒杀等诸多功德,尤其在后期宣扬大乘佛法时,如于「大般涅盘经」、「楞伽经」及「楞严经」中,都很详细地介绍「素食」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修佛证量上的助力。所以佛陀告诫佛弟子,若您修持佛法上是偏向走「大乘菩萨道」的路,那就一定要素食、戒杀,方可成就菩萨道的一切功德,终而成就无上菩提。
佛法有诸多宗派,有大乘、小乘,有显教、密教,主要是为了应机的适合各种生命特质的众生来修持,这种极大的方便及包容性,是佛教伟大的地方。有人会说:「那外道也有专门持素食戒的,且提婆达多也是素食主义者(后因谤法、谤佛,而堕阿鼻地狱),而希特勒也是吃素的。」对的!您喜不喜欢吃素,那是您个人的业命因缘,最重要还是修心,如法修持,若是素食者,如希特勒,其一丝慈悲心都没有,杀人如麻,终究是会感召恶报的。
又有人会问说:「那西藏喇嘛,也都是吃荤啊!」中国地广土肥,物产丰隆,故出家僧众吃长斋很方便,也因此健康长寿者居多,这亦应验了佛陀经教中的开示,戒杀、放生、素食者多健康长寿,远离诸病、诸恶煞凶险等。
而西藏大多天寒地冻,草木不生,除了羊、牛可食用外,确实不方便吃素,不然只好去啃树皮了。且喇嘛们吃肉,是要如理观想及如法持咒、修法的,跟一般世俗之人的吃肉,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修行文化的不同了。不过话说回来,台湾地区素食店很多,素食很方便,且菜色丰富好吃,外国和尚来到台湾,或许可以改吃素食,很好吃哦!可是我们是民主自由的国家,也不能强迫别人要吃素。
(二)察颜观色,渐进式的吃素 我老爸在日本殖民台湾的时代是受日本教育的,他那种父权式的家庭教育,就是「老爸最大」。如果您父亲也跟我老爸一样,加上您年纪轻轻的(在学学生)就跟人家学吃素,搞不好还会被老爸揍哩!所以和家人一起用餐时,当事者心里是很挣扎的,一方面不想得罪长辈,一方面自己又想吃素,真是苦恼啊!
所以读者们要稍加察颜观色一番,不要正面与父母起冲突,因为大多的父母都会担心子女饮食上营养不良,且父母对子女是有先天上的「贪爱、执着」,深怕子女学佛、吃素之后,再下一步就会跑去出家了。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占有欲极强,子女的生命好象是他的私人物品一样的占有之,那跑去出家还了得!
上述之种种情形,可以称为是当事者学佛过程中六亲之障碍,但不能怪罪父母,可能父母因缘未成熟,没遇到善知识,不明白佛教戒杀、素食之功德利益,故您一定要发愿,有朝一日要度(接引)父母成为正信三宝弟子。
与家人同住,可以渐进式的方便吃素,例如早餐尽量吃清粥小菜或豆浆、烧饼油条,越接近素食越好。午餐、晚餐则吃汤面或吃炒青菜,学六祖惠能大师,在不得已情况下吃肉边菜亦可。三宝弟子吃素最重要还是那颗慈悲戒杀之心,相信佛菩萨会明白您的心。这就是为什么禅门东区道场这十一年来,大力的推广佛化家庭,接引初机佛弟子信佛、拜佛,来道场拜忏、亲近三宝、听法师开示等。若人间佛教家庭越多,则我们这国家社会善良的力量将越大,且必会祥和安康,而年轻佛子学佛吃素的障碍相对的也会减少。
您应让父母看您学佛之后,不仅行为正常而且更孝顺,也不迷信,只是饮食较清淡而已,并无执形着相。现今社会上宗教那么混乱,父母或许是怕您误信邪教或附佛外道,所以天下父母心都是关心子女者居多。我们三宝弟子自己要有反省能力,更要冷静及理性,不要令父母对您有「防卫」之心,而您对父母也不能产生「对立」之心,否则很容易让您的宿世怨亲债主入侵您的家庭生活中,而令是非争吵,永无休止。相同的,有时妻子想学佛,而先生反对之;也有先生学佛后的行为,遭受妻子反感,这有许多都是因「无明」,或不明白佛教而产生的误解。只要有「误会」,应尽力以善巧变通的方便去化解。
台湾三十年前,因物质及经济较贫困,所以饮食方面较简单。可是现今国人的饮食,太过于油腻,重口味,肉食多,油炸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充斥。在国外,很少有那种付多少钱就「吃到饱」的用餐方式,这吃到饱的招客方式,实在很浪费,且助长人们的贪念而拼命吃,死撑活撑也要吃够本。这不仅会大量增加肠胃的负担,且肉食吃多了,心脏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无数文明病,亦会接踵而来。
看那电视播出的炸鸡、汉堡的广告,其画面是唯美温馨,好象只有带小孩到其店内吃炸鸡、汉堡,才显得出一家的团圆和乐。又例如,广告中,女儿交男友离家出走,或者儿子不继承父业,而跑到外岛去开诊所,最后老爸拿了一瓶酒来敲门,父子、父女和好「干杯」,哇!多感人啊!这都是商业包装的推销手法。佛教的教义是「戒杀、戒酒」的,因为这对我们的生命是最有帮助的,但广告商却把喝酒、吃荤拍得那么唯美浪漫,这也是末法恶世中,声色诱惑多多之大趋势。
试想,那些炸鸡,也不知其油炸的用油,是否为「假油」?且整块炸鸡上的粉都是油,您所吃下去的只是油、粉、胡椒、盐、动物油脂及碳酸饮料罢了,没什么营养,只有高热量、高油脂而已。又看那烧烤的鸡、鸭、鱼肉,我实在闻不出哪一点「香」,只不过是烧木碳所产生的热及烟,熏烤焦熟罢了,那干脆拿木碳来咬,不是更有碳烧味吗? 有些人一到「吃到饱」的餐厅,专挑生鱼片、九孔、生蚝来吃,且一口气吃下五、六个大生蚝,及数份生鱼片及海鲜等。「哇!一般日本料理店的大颗生蚝,一份就要数佰元耶!这种﹃吃到饱﹄的店,无限量让我们吞食生鱼、生蚝,多划算啊!」这就是一般人贪小便宜的心态。
这生鱼片到底有什么好吃呢?这与洪荒野蛮时代的人没什么不同啊!「现杀的鱼,好鲜哦!」这种所谓的「鲜」,只是自我催眠罢了,如同夜叉、罗剎吃活人的肉,喝活人的血,也是说:「好鲜哦!」且爱吃生鱼片久了,搞不好变成吸血殭尸,在殭尸眼中,活人就如同生鱼片美食一样。
上述这些无明贪爱吃生蚝、生鱼片之业力,也只是群体人们共同催眠、共同产生妄想的恶业增长罢了。就好比很多人爱吃「鱼翅」,其实鱼翅本身是无味、无色的,只是厨师在调味的功夫上动些手脚,再加上大家奢华饮食、有样学样的自我催眠而已。 若是您尚无法吃全素,则必须依「不见杀、不因您而杀、不因贪吃而杀」等原则来吃荤。也就是不要去挑鱼池(鱼缸)中的活鱼,然后请人为您煮食。亦不要因庆生、丧事或结婚,而屠杀小生命来吃。更不可因自己爱吃新鲜鱼、山产、鸟兽等,而花钱去消费(例如鱼翅、熊掌等山珍海味)。许多人在生活上难免会吃到一些荤食,所以三宝弟子心中要时时以感谢的心,感谢因您的食用而死去的小生命,他日若您成就佛道,必超度牠们。牠们算是您的怨亲债主,所以您与牠们是共生共荣的。这就是为什么佛教有各种忏法,而东区道场常举办「大悲忏」法会,您亦可前来参加,以真心反省、忏悔自己有意或无意中所造之诸多恶业。
(三)素食的理由-佛陀慈悲的开示佛陀于大乘经典,诸如「大般涅盘经」、「楞伽经」及「楞严经」中,对于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人,都有明确的开示有关于素食方面之必要性与功德利益,以及对修行人之影响。在楞伽经最后一章节中,大慧菩萨问佛说:「为什么修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能吃酒、肉和葱、韭、蒜等?希望佛为我们开示其中的罪福、因果等作用。」佛很慈悲的回答说:「有很多因缘,不应该吃肉,一,因为一切众生,本来自性同体,且互相辗转为六亲,故不该吃肉。二,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等,不可吃其肉。三,肉类都是动物从吞食不洁净的气味、业力而生长的,所以不该吃肉。四,其余众生,闻到肉食者身上的气味,会心生恐怖,例如狗见到屠夫、猎人,会因恐慌而狂吠不止,就是因这种血腥之气,故不该吃肉。五,吃肉会使修行人,不能生起慈悲心,故不该吃肉。六,世俗凡夫实为愚痴之业力所障蔽,明明污臭的肉类不净,却妄心生起,以为很香、很鲜,此中无善业可言,故不该吃肉。」 接着佛陀又开示说道:「吃肉对于修行人是大大的不利啊!例如,虽然有人修了许多密咒法力,但因吃肉之故,所以咒术法力大失,不能成功。而爱吃肉之人及杀生之人,身上一定会有股臭味,且贪欲日增,看见小动物、鲜鱼,就会想吃,一直造杀业,更容易让人暴饮暴食(吃到饱餐厅特别容易令人如此)。此外,爱吃肉的人也会常作恶梦,且当他走在山中,狼豺虎豹等闻到他身上的气味,也都会觉得很香,而很想来吞食他。」佛陀接着又说:「其实真正的大修行人,吃得很少,饮食也很单,其至可达到断绝一切食物的地步(靠禅食),更何况是吃鱼食肉呢?修持佛法是以大悲心为前提,故一切肉都应禁食。」佛又说:「有时或因生病,或因极度饥饿而吃肉,但这时也要当作吃自己的子女般忏悔,或当作服药想。在世间,有人是为了钱财,所以才去做杀生的屠夫行业,但愚痴的食肉者,自己虽然没亲自杀生,却用钱来做网,使得那些为了钱财的人去捕捉、畜养动物,其实这些因果都是相连的。吃肉有诸多过患,我佛弟子不应吃肉才是。」
从上述佛陀的开示中,我们应可略微明白佛教素食的精神,及对修行人之助益。而身为现代人的您,就算您不以佛教教义为着眼点,至少也应从您身体的健康为出发点来着想。现在很流行生机饮食,以及回归自然的饮食法,如食用五谷杂粮的米饭,及食用较没经过人工加味、加料的食物(如泡面、罐头、汽水等),且油炸、烧烤、腌制的肉类少吃些,这些都是以健康为主的饮食法。除了尽量回归天然健康的饮食之外,保持知足愉快的心情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人若心地光明磊落,无挂碍,常起正念、善念,则其体内免疫系统会增强,自然就能远离诸病、健康长寿了。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保持这样的心境呢?那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来信佛、念佛、拜佛吧!
(四)念佛、念佛中国佛教于北宋之前,「净土法门」并不兴盛,当时反而是禅宗主导了整个中国佛教。宋朝后,净土宗渐渐普传,净空法师曾开示说:「为什么当今弥陀净土法门兴盛呢?因为净土宗的信仰与修持,在目前末法恶世正好法缘成熟,所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者多矣!」佛教徒都知道,信、愿、行是往生西方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为什么要生起信心及自己愿意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往生彼土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相信此事是真实不虚的,而且坚信自己会成功,那您才会认真努力去做。又因为信心坚固,愿力强大,故必定会不怕艰难困苦,吃苦耐劳,方能成功。若稍有疑虑,信心不足,即裹足不前,畏难而退,这就不易成功啦!因此,必须以信、愿为先导,行起来(即念佛用功),才能果断地、确确实实地精进不懈,再进一步证入念佛三昧,那必可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佛土。有人或许会抱着较投机的想法,例如:「我只要有信、愿,相信有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也愿意念佛圣号,那我往生时,阿弥陀佛应该就会来接引我吧!反正我也不必上品上生,不想中品中生,我只要下品下生即可,故干嘛那么累?马马虎虎、散心乱意的念佛就可以了。」这!这!这种看法可是大邪见啊!为什么会有人「散心念佛」呢?因为此人偷懒,害怕用功,想完全靠他力|阿弥陀佛的加持来生西方。明朝憨山大师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徒然。」所以念佛时,心要忆佛念佛,切不可散心口念,所以经教中净土修法的精要是「一心不乱,念佛生西方」。以一心不乱的心,并有下列三种坚定的信心原则才能契合净土法门:一,要相信阿弥陀佛摄受接引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不虚的。二,相信深切执持弥陀圣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必能生西方(绝不是散心念佛)。三,相信大势至菩萨,乃至古今净土宗祖师大德的经验传承法门,真实不虚,我们更应去皈依、亲近之,且勇猛精进,今世寿终必定往生净土。玉琳国师云:「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诚若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靠定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之所为也。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既信已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上述国师的开示,发人省思,想想自己,是不是口念弥陀、心系娑婆呢?念佛,就该万缘放下才是!
(五)拜佛、拜忏谈到诵念大乘经典与拜经忏之修法,最早是源自于龙树菩萨所倡导的「大乘佛教」。龙树菩萨在他所造的「大智度论」卷五十四中提到,读、诵、书写、供养以及施他经典,是入智能方便之门。所以,随着当时大乘佛法的兴起,拜经忏是相当流行的。大乘佛法的精神,就是自利利他,同证菩提。若您发心信奉大乘思想教法,那您就不再是「自了汉」了,而是与众生一起成就佛道。「拜佛、拜忏」即是大乘法门之一,不论是您自己发露真心忏悔,或是群体共修(随着法师的引领拜忏,例如来到东区道场拜大悲忏),这些都是众生共修、共同利益的大乘精神与修法。佛教与耶教还是不同的,有时您或许在路上会遇见耶教神父向您传教,一开始他(或上帝)就认定您有「罪」,所以您要信上帝,荣耀、取悦上帝。这时您会想:「﹃我﹄有什么罪呢?我也不偷不抢,奉公守法,有什么罪呢?」但耶教的思想是「原罪」主义,您天生就是有罪。这可能把您搞得莫名其妙,甚至三字经「神经病!他XX!」都骂出来了。佛教所讲的,并非「原罪」思想,而是您今世或许没造诸多罪业,但您的前生,再前生,有可能造下恶业,故今世因果报应来临而遭病苦、不顺、意外血光灾害等。不管恶业的力量正在作用,或尚未爆发,我们人身难得,如今已闻大乘佛法,有拜忏共修的机会,应藉此方便法,至心忏悔,在法师的引领下,于佛前好好的忏悔身、口、意三业罪。若能至心诚恳的发露忏悔,可将自己今世所修得之善业资粮,回向分享给宿世怨亲债主,愿紧跟在您身边的业障离苦得乐。广钦老和尚住世时,有一天黄昏时分,信徒向老和尚请益有关「金刚经」的诵念,并问,读诵大乘经典、拜佛真的可消业障吗?广钦老和尚这样开示道:「今天我们这两堂课诵,最主要是训练我们的精神,每堂课诵,均有一切龙天、非人孤魂等众在听,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这样,我们也会得到自心的安乐,冥阳两利。」那为什么佛弟子要于佛前如法修持、拜佛、拜忏,方可消去宿世罪业呢?又为什么要卑躬屈膝、跪倒在地上的参拜和尚(僧宝)呢?有些较强调女性主义、女权至上的人,就会心生烦恼了|为什么比丘尼要向比丘礼拜呢?这是不是大男人沙文主义呢?非也!非也!我们拜佛,或向戒德具足庄严的比丘礼拜,都是至心恭敬忏悔的一种表现。虽然表面上您是向别人顶礼,但在礼拜的过程中,返照自己的内在,是否还有贡高我慢、目中无人的心,找回自己那谦卑之心,也降伏自己的慢心,这实在是消去自己三毒的大好机会。而我们于佛前拜忏,主要就是如同广老开示的一样,有诸佛菩萨、龙天护法为证(如公证人、调解人一样),弟子于佛前如是修,如法修,愿与业障解冤释结、同证菩提是也。
(六)大悲水与大悲忏记得几年前,黄中医师来到东区道场找我洽商有关禅门佛书编辑方面之问题,正好圣佶法师外出办事。来者是客,我请东区道场门市徐师姐拿瓶矿泉水给我们当茶水喝,于是徐师姐找了一瓶超大瓶矿泉水给我们。我拿起该瓶子看了一下,咦!这瓶子怎么看起来有点旧旧的?且里面的水只有半瓶,可能放很久了吧?心中正纳闷着,后来一想,管他的,学佛人不应该有分别心,于是我倒了一杯给黄医师喝,剩下的瓶内水,自己灌着喝。哇!虽然这水并不像刚拆封的矿泉水那么洁净,但却香香的,好喝!好喝!与黄医师大约经过一、两小时的研讨,我想时间也差不多了,送走了黄医师,但这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矿泉水,也让我喝得差不多快光了。过没多久,圣佶法师回到道场,当他来到佛坛城前上香时,突然「惊声尖叫」道:「啊!我的大悲水呢?」经过一番查证,哦!原来我喝的那瓶看起来并不怎么样的矿泉水,就是圣佶法师自从海明寺下山常住东区道场弘法以来,早晚用功修法,或大众共修法会中祈求,或精进作功课时,每次存一点(约十西西),日存夜存的大悲水。这瓶大悲水至少被法师加持过五百次以上,主要是于信众有重病或紧急状况时,才请法师到佛前求一点点此瓶中的大悲水服用。后来徐师姐说:「我是想找大瓶一点的矿泉水,让徐老师喝个够,看佛坛城上正好有一瓶,顺手就拿起来用啦!」圣佶法师接着说:「难怪,我刚回道场时,看见徐老师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原来是喝了我的‘宝贝大悲水’,真是傻人有傻福。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男主角一定会不小心掉进一洞穴中,然后无意中发现以前武林高手留下来的武功秘籍,或者吃到什么神功大补丸,而功力大增。这就是无心之过,反而得福。」当下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还好刚刚口下留情,尚剩十分之一没喝完。
(1)菩萨加味的大悲水每次我到东区道场,圣佶法师请大悲水给我喝时,我都会闻到杯子中的大悲水,有股檀香味,且喝起来有点像小时候母亲带我去庙里收惊时所喝的符咒水,只是道场的大悲水,特别多了檀香味。俗语说:「心诚则灵。」有一次,我到东区道场拜大悲忏,法会后,我请了放在佛坛城前的小瓶大悲水(坛城上会放置数十瓶矿泉水)到办公室,然后开启矿泉水的封盖,就闻到檀香味,喝下时,又有一点像符咒水。可是我想试试办公桌上另一瓶全新的矿泉水(但尚未修法加持过),打开一喝,无色无味,只是一般的矿泉水。后来共修上课时,我调查了一下,有三分之一来东区道场拜忏的学员,在求大悲水或喝大悲水时,曾闻过檀香味的大悲水。正如广钦老和尚说的,当您来到正信佛教道场诵经、拜佛时,您的宿世业障也会跟着来。而在我们诚心的拜佛、忏悔之时,佛菩萨会适时的化解双方的宿怨,甚至观世音菩萨还会以杨枝甘露加持佛坛城前的大悲水。这就是为什么「有缘人」打开矿泉水瓶盖的那一刻,会闻到一股檀香味,且喝下大悲水时,会觉得有点像中药水,但您千万可以放心,这绝不是「魔术」,而是心诚则灵。
(2)求取法药应有的正确心态
西藏的医学起源于佛教,除了植物中药外,还有用动物、矿石、宝石等多种物质来制成藏药。但藏医与中、西医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藏药之中可加入高僧喇嘛所修持的法力加持,经过加持的藏药也可称为法药。而大悲水之求取过程中,至心至诚,如法修持,经大悲观世音菩萨加持过的大悲水,也是一种法药,除了治病之外,还有消除业障的功能。这几年来,透过信众的辗转介绍,有许多重病、癌症、开刀、车祸意外的信众,或由家人眷属搀扶,或当事者亲自来到东区道场,纷纷恭请圣佶法师帮忙。圣佶法师专修大悲法门,所以常很慈悲的来到医院为当事者祈福、开示,同时也会以大悲水为病患消灾消业。有时则是由亲眷带(代)当事者来道场拜大悲忏,求取大悲水给病人服用。不过诚意很重要,因为来到道场于佛前拜佛,在法师引领下,诸佛菩萨在上,天地为鉴,这时病人的怨亲债主也会来。不论当事者或家人亲属,都要有忏悔之心,绝不可有投机或功利之心,因为业障鬼魂是有他心通的,人在想什么,牠们都知道的。
所以佛教与道教最大的不同,即是佛教的拜忏、消灾、解难,是直接面对面与业障当下解决,而有些道教的方式,则是花钱或供些大猪公、金牌,来孝敬神明,然后请神明化解。佛教并非功利主义的买卖交易式的信仰,故我们事先心态上必须建设好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