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68集

发布时间:2023-12-15 02:15:51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68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五五六页:

疏【称理,则自性遍照,是六方佛赞义。】

我们看大师注解:

钞【灵光独耀,迥绝中边,真照无私,何分彼此,故得一多无碍,主伴交成。无碍,则千差虽隔而非殊;交成,则万法不期而自会。然则六方不离於咫尺,诸佛悉现於毫端,今者此经,当在何处。】

这段话是莲池大师用宗门大德禅机的语气来解释,这里面句句都是宗门的话头。『灵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它是对妄识而言的。凡夫迷失了自性,在日常起作用的不是真心,是妄心,妄心就是相宗里面讲的八识,迷失了自性,自性变成八识。诸位要晓得,八识跟真性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在悟的时候叫自性,在迷的时候叫八识。换句话说,只有迷悟之分,名称是迷悟的名称,真性自体没有迷悟。『迥绝中边』,迥是远,远远的离开中边,中边就是相对的。换句话说,真如自性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哪来的中边?中边是对立而形成的。现在二边对立的没有了,中边也没有了。染净也没有了,佛与众生也没有了,都是对立所说的,离开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注解,「迥绝中边,故一佛即多佛,多佛即一佛」,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真照无私,何分彼此』,真对妄说的,诸佛菩萨用真心,真心是清净平等,这就没有私。凡夫用的是妄心,迷妄!为什么叫做迷?清净自性之中原无分别,他要起一个分别、起一个执著,就迷了,《楞严》所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就起来了。这个东西不是真的,是假的,可是一般人都把假的当作真的;佛所讲的真的,他当作假的,他不相信,不能接受。凡夫分彼此,见性的人不分彼此;换句话说,还分彼此的人就没有见性。还有彼此、还有是非、还有人我,这种人是道地的凡夫,决定没有开悟,开悟绝对不会有这个现象。

『故得一多无碍』,此地「一」就是指阿弥陀佛,「多」就是指十方恒沙诸佛。阿弥陀佛就是恒沙诸佛,恒沙诸佛就是阿弥陀佛,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在事上有没有阿弥陀佛?有!有没有恒沙诸佛?也有!事上虽然有,理上决定是一,这样看法就对了。理上是圆融的,所以在事上虽有,不需要执著,虽有,也不需要分别,这就是诸佛菩萨跟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有分别、有执著,他是无分别、无执著。『主伴交成』,交是交互,以阿弥陀佛为主,所有一切诸佛都是伴。好像在大会当中,阿弥陀佛是主席,其他一切诸佛都坐在台下做听众。任何一尊佛都可以做主。释迦牟尼佛要是做主,阿弥陀佛也坐在下面,主伴交融。观世音菩萨做主,阿弥陀佛也坐在下面。「交成」,交互的成就。十法界一切众生,任何一个都可以做主。佛法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万法归一,那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唯一,是任一,这个法才是圆融的。譬如一个球,球面上任何一点都可以做为中心点,所以它才是圆满。

『无碍,则千差虽隔而非殊』,十法界依正庄严虽然千差万别,体性是一个。我们在经上读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切诸佛共同一法身,一切众生跟诸佛是不是同一个法身?也是的。不但一切有情众生跟诸佛是同一个法身,无情亦同,《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有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大自然现象、虚空世界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能变,一切万物是所变,能变是一个。所变虽然千差万别,实际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自性变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是平等的,万法平等,万法皆如,无有一法不如,如什么?如其性、如其体,体是一样的。万法皆如,就是万法都是平等的。『交成,则万法不期而自会』,期是预期,是有计划的;「不期」是自然的,这个意思就是现代人讲的自然生态。我们现在地球自然生态被人为破坏,地球生严重的大病,天灾频繁,生态不平衡,影响到气候都不正常。古人明白这个道理,仔细观察大自然,一切随顺,在这里面得到真正的义趣,他能够领略,这是不期而自会的意思。我们讲一个地球,这是讲的小;再讲大,无量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不期而自会」,每个星球有它自己的轨道,它不会乱的,很有秩序。有些人看到这个现象,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一定是有一个人在设计、有一个人在支配,就把这个人说作上帝,所以上帝是从这么想像当中产生的,宇宙的主宰。其实不是的,这是宇宙自自然然的规则,「万法不期而自会」,它是交互而成就的。

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现象,才晓得『六方不离於咫尺』,咫尺是很短,距离很短。六方空间太大了,这句话的意思,远近没有了,远近同时到达。譬如我们这一个讲堂,夜晚黑暗,我们这里点一盏灯,这灯点著了,靠这边近,靠那边远,这个光同时照到。这是我们举一个浅显的比喻,能不能比得恰到好处?比不到,只能比个彷佛,为什么?光还是有速度的,速度快一点;自性,说实在话没有速度,它是真的没有远近,真的远近同时到达,自性功德不可思议。『诸佛悉现於毫端』,毫端是汗毛的尖端,这是讲近。十方诸佛距离我们这个地方不止十万亿佛国土,都在一毛端。我们一毛端没有放大,十方诸佛世界(就是法界)没有缩小,为什么大的世界能入小的毛端?这就是因为自性没有大小。我们今天不能接受,执著里头有一个大一个小,大怎么能跑到小里头?不可能!我们有这么一个执著,有这么一个障碍,所以永远观察不到事实真相。菩萨明白了,菩萨分别、执著永远离开了,「迥绝中边,灵光独耀」,他照见了,佛所讲的一点也不错。这完全是《华严经》所说的事事无碍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这个境界里面,莲池大师就举一句来说:

钞【今者此经,当在何处。】

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在哪里?这下面没有答案,教大家去参!这是完全用禅宗的语气来说法。

经【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大师在科判里面标示的是「释经应赞」,解释这部经应该赞叹,因为它确实是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第一法门,所以是应赞。佛叫著舍利弗,你的意思以为如何?为什么这部经称作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也答不出来,还是佛自己来解释。

疏【名必有义,彰阐其义,方克奉行,无所疑故。】

『名』是经的名题,经名,名一定有意义,『彰阐其义』,意思要很清楚、很明显,我们才能顾名思义,信受奉行,我们才能做得到。诸位要晓得,佛经重在实行,重在修行。清凉大师判《华严》信解行证这四分,四分不具足,我们就不能得这部经真正的好处利益。从信入门,「信为道元功德母」,信为入道的根源,无量无边的功德都是从信里面生出来的。功德之母能生一切功德,所以从信门入。信了以后要能够解,如果不解,单单这个信,这个信是感情的,我们一般讲迷信、勉强的信。在净土法门里面,不解其义,专信、专愿、专念也能往生;但是诸位要晓得,生凡圣同居土,不能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要开悟才行。假如理事都通达、都明了,念佛往生品位就高,就这么个道理。所以解很重要。解了之后要行,行就是把你所信的、所解的统统做到;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不到,那个没有用处,那不是你自己的,一定要做到。信解行融合成一个就叫做证。证,没有别的,信,被解行证实了,解,被信行证实了,行,被信解证实了,彼此互证,证明一点都不错,这叫做证,那得真实的受用。所以佛经跟世间典籍不一样,它不是玄谈,它讲的全是事实真相,统统讲的是实际,所以行非常重要,依教修行。

钞【题十六字,但徵下之八字者。】

十六个字,上面八个字「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省略,佛只说底下八个字「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钞【以不可思议,释迦所赞,其义已明。】

这是解释为什么佛在此地说这个经题只说下半,不说上半,上半的意思前面都说明白了。

钞【他方佛赞,增此八字,故徵其义。】

『徵』是徵问。因为这个经是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这是佛在此地特别提醒舍利弗尊者,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这部经会受到一切诸佛的赞叹?可见得这句话很重要。

钞【云何佛护,云何佛念。】

为什么诸佛护持?为什么诸佛护念?『念』也就是今人所讲的系念,佛把这桩事情念念放在心里,其他的佛没有放在心里,唯独把这桩事情放在心里,这个事情绝不是普通事情。这是什么事情?佛的本愿,一切诸佛的本愿,都是度众生成佛道,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具体度脱众生的方法就在这部经。佛要度一切众生成佛道,所以这部经放在佛心里常常系念著,常念就常说,常宣扬,常常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是这么个道理。

钞【以前教当信是经。】

前面经文,佛教我们应当要相信这部经。

钞【今谓义明,然后信固也。】

现在讲到这个地方,意思愈讲愈清楚、愈讲愈明白,你的信心当然愈来愈坚固。佛说这句话,里面含这样深的意思。舍利弗答不出来,意思太深,还是释迦牟尼佛自己来解释。

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解释里面,文分三段,这是第一段,说闻经、持经。

疏【闻是经者,牒上依正信愿。持名往生等。】

『闻』是听讲,前面所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祖师将这部经就判为信愿行三个大段落,这叫净土的三资粮,信愿都讲圆满了,持名往生这是行,信愿行都说完了。

疏【闻受持。】

听了之后,相信了、理解了、明白了,明白之后能不能接受?能不能保持?什么叫『受』?听了之后,我真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真想见阿弥陀佛,这就是受,真想去!这就是发愿求生。想去的心,想见阿弥陀佛的心非常恳切,这叫「受」。我们今天念佛人,在台湾因缘殊胜,讲经的人多,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因缘,因缘具足。大家听,听得很明白,也相信、也发愿、也念佛,可是还是不能往生,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往生那个念头不切,又想往生,这个地方名利又放不下,麻烦在这个地方。那些往生的人跟我们不一样,他就是一个愿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一丝毫都不沾染,所以他很顺利的去了。我们虽然很愿意,天天念佛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这边样样都舍不得,这是我们的病根,我们没法子去,错就错在此地。这个错不是这一回,过去像这样的错误不晓得多少回?这一次还犯老毛病,那我们这一生就又积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对这个经典,西方极乐世界理论、事实真相,为什么要介绍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让你生起真实向往之心,然后能把这个世界的尘缘统统放下,道理在此地,一丝毫沾染不得。

在这个地方同修们不能误会,不是说教你一切放下,你明天也不上班了,家里事情也不做了,光念佛去了,变成佛呆子,佛呆子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边都是不退菩萨,没有呆头呆脑的。放下是教我们心里放下,不是事上放下,心里起心动念是障碍,事上没有障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事哪有障碍?无碍、交成,一多无碍!事没障碍,理也没障碍,理事、事事统统没有障碍。念头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这个东西是障碍,我们心里决定没有这些东西,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心里只有这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大本《阿弥陀经》,大本小本完全一样。我们心里只要一部经、只要一尊佛,其他统统放下,再不去分别执著,你的心就清净,心净则土净,这是我们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世间贪恋不得!凡是叫你起贪心的,那是魔境。魔不希望你成佛,不希望你离开六道轮回,魔来扰乱、阻挠你,不让你到极乐世界。凡是叫你起心动念的,全属魔障。「受」是我们真的接受,「持」是保持而不能够失掉。今天接受了,接受之后一定要尽形寿保持,尽我们这一生的生命,我们活一天就保持一天,决定不能让它失掉,这叫受持。

疏【即前三慧三资粮故。】

闻思修就是前面讲的三慧三资粮。

钞【闻即闻慧,受即思慧,持即修慧。】

闻思修是大乘菩萨修行的纲领,小乘人修学的纲领是戒定慧三学。

钞【闻即信义,思即愿义,持即行义。】

『闻』就是信,『受』就是愿,『持』就是行。信愿行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叫三资粮。资粮是比喻,从前出去旅行要带干粮、旅费,叫做资粮。这是比喻我们修行从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带什么样的盘费?信愿行,这三条就好比资粮一样。

疏【闻诸佛名,牒上六方诸佛名也。闻经受持,闻佛名者,亦应受持故。】

大师假设一个问答:

钞【问:此经闻阿弥陀佛名号为往生因,何兼诸佛。】

「及闻诸佛名者」,蕅益大师解释,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诸佛;莲池大师解释,诸佛就是指前面所说的六方佛。两个人说法都没有错,莲池大师从事上说的,蕅益大师从理上说的,理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诸佛就是阿弥陀佛。

钞【答:弥陀功德,为恒沙诸佛之所共赞,则闻诸佛名,知诸佛赞,信受此经,倍复亲切,故双举也。】

莲池大师这个意思也很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为我们介绍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一尊佛所说!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无限的景仰、羡慕,对佛的尊敬无以复加。世尊为我们介绍,我们当然欢喜接受,现在又看到佛在经上讲,不但他老人家一个人这样的推荐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异口同音都是这样推荐介绍,我们的信心就更增长,就是这个意思。知道这部经典不是一尊佛说,净土三经一切诸佛都说,没有一尊佛不用这个法门来劝导学人,除非他不肯接受,他要是能接受就是净土缘熟。缘熟,佛一定用这个法门来接引,帮助他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如果不能接受,那再用其他的法门,就是次一等,再次一等。这个是直接成佛,一生圆满成佛,所以称为第一法门。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有缘分听到这个法门,这决定不是小事,《法华经》上所讲的「大事因缘」。《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这是我们自己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善根成熟,才有机会遇到,有机会听到,听到能生欢喜心,这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是偶然。只要我们这一生当中能把世缘放下,这个世间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这些贪爱、瞋恚,喜欢的就贪爱,不喜欢的就瞋恚,能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这一生就决定往生。这个往生的障碍就没有了,要晓得这些东西是往生的障碍,从心地上拔除,与事相不相干,心里决定不能有。

钞【华严第六回向云。】

《华严经》第六回向品。

钞【复於佛所,得闻佛名,转更值遇无数诸佛,即闻此经,又闻诸佛名之意也。】

我们现在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佛为我们推荐介绍,只能简单提纲契领指示我们,不能详细说,详细说出我们受不了!十方恒沙世界无量无边诸佛,佛要是说这些佛的名号,一句一句接著说,说一万年也说不完,我们怎能受得了?我们也没那么长的寿命。所以每一方无量佛里面只举五、六尊佛,最多只介绍到十尊佛,我们可以接受,多了就受不了。我们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下下品往生,这品位最低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我们的业障就消除了。业障为什么会消除?我们心清净,这是第一个因素。因为现前我们专信、专愿,只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愿读《弥陀经》,其他的经我都不放在心里,都放下了,专!不专不行,一定要专。专信、专愿,专念阿弥陀佛,这一专,心就清净,清净心能灭罪业。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妄念,就是胡思乱想、就是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是罪业,这一专,这些东西都没有了,纵然有也很轻,不像从前那么严重。所以清净心,这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净念就消业。现在我们做到净念相继,现在佛光就照我们,不是等往生的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光就照你,佛光注照。佛光这一照,帮助我们消业。诸位要晓得,我们自己必须要有能力消,佛光才加持得上,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佛虽然光照,没用处!心思杂乱是障碍,把佛光障住,你得不到受用。心清净就没有障碍,佛光照我们,我们直接就感受到。佛的光明帮助我们消业障、开智慧,不等待往生,现在就得到!由此可知,净念多重要!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念佛,他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这三句九个字就是解释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净念相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直接沐浴在佛光之中,智慧大开,於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的名号统统都现前了。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西方世界他们的生活状况。我们这个世间人,年轻的时候上学念书,念书好辛苦,踏进社会工作更辛苦,将来结婚生子,有家庭更苦!西方极乐世界人,他们每天听经、念佛、参禅、经行,或者志同道合在一块研究讨论,或者到他方世界去参访、供养诸佛,听经闻法。遇到有缘的人,帮助佛接引众生,他们干这事情,真的是逍遥自在!神仙也不比不上他们。神仙虽然自在,活动空间有限,不能超越六道,这个大千世界是他活动的范围,大千世界以外他达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们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神仙天人也比不上他们。他见一尊佛就是见一切诸佛,闻一佛名,现在是闻阿弥陀佛一佛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统统现前,所以他统统都闻了,「闻诸佛名」,一尊佛都不漏。这就是《华严经》跟本经所说的义趣。

疏【大本云: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得闻。】

这段话是《无量寿经》上的。『多有菩萨』,这不是少数

!想听这个经,怎么会没听到?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有《阿弥陀经》、不知道有《无量寿经》。他怎么会想这个经?他是想最好能有个法门教我们一生当中就成就,想这个法门,殊不知这个法门就是这部经。所以听经要缘分、要福报,没有福报的人就听不到,没有缘分的人就接触不到,绝不是容易事情。我们台湾台北市学佛的同修有多少?几个人听过这个经?纵然每天晚课念《阿弥陀经》,不解其义,他信心没建立,愿心没有,那就等於没念。可见这个事情真的是难!真正得受用两种人:一种是对於事实真相真正明了的人,他下定决心选择这个法门;另外一种人,虽然理论事实真相不明了,他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听到这个法门,接触这个法门,他就牢牢抓住,死心塌地,一生他也不改变,这句佛号念到底,他往生了。这两种人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其他的,信心像露水、浮萍一样没有根,只能在净宗种一点善根而已,这一生不能成就,摇摆不定。我们去年在美国达拉斯打佛七,那边也有不少同修听我介绍净土法门,听了非常欢喜,来跟我讲:真的要专心、要专求净土,要老实念佛。我们离开达拉斯半年之后,他有一些朋友学密的、学禅的,劝他拉他,他又到那里去了,把阿弥陀佛丢掉、忘掉了,这种情形很多!有的是人情佛事,好朋友来拉,不好意思不去!这一去,觉得那边也不错,信心就动摇。将来怎么?净这边不能成就,禅也不能成功,多可惜!这就叫魔来干扰,魔牵著你走了。我们想到佛在经上讲,多有菩萨想求一生圆满成就的法门,由於善根福德因缘的差错,没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没有机缘听到这个法门。所以,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机会不容易!古德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听到,这一天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不是真正有深厚善根福德因缘,你遇不到!所以要珍惜。

疏【又经云:宁於地狱得闻佛名。】

这是经上说的,说了个比喻,宁愿堕地狱,只要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堕地狱也甘心情愿,这才体会到这句名号的价值,名号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堕地狱受苦,苦难有受完的时候,怕什么?闻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就永脱轮回,不再受地狱苦,受一次就不再受了。

疏【则知闻此经,闻诸佛名,大非易事。】

说明很不容易!我们现在听到这句佛号好像得来很容易,那是因为过去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你要不相信,我们隔壁的邻居他就不来,我们在这里讲了十几年,一次也没来过,你才晓得是真难!所以要知道珍惜。弥陀的弟子,诸佛的学生,有责任要把这个法门普遍向大众介绍,他接受不接受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我们就恭喜他这一生会成就;他不接受,我们对得起他。自己遇到这么好的法门,不介绍给别人,这是对不起人的。

钞【菩萨欲闻而不得,则二乘凡夫可知矣。】

菩萨想求这个法门都不容易求到;二乘人、凡夫想求这个法门,当然就更难、更不容易。

钞【大本偈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有因缘闻此义。】

《无量寿经》上,佛把这个事情讲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福修慧,你就没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纵然这个法门给你,你听了也不懂,你听了也不能生起欢喜心,信愿完全生不起来,什么原因?过去生中福慧修得太少。『已曾钦奉诸如来』,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但是供养四百亿佛,福慧还不够,所以听到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听得非常欢喜,自己心里动个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还不能发心念佛赶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愿没有。换句话说,供养四百亿佛,在三资粮里只有一个信,愿没有,你才晓得这个多难!今天诸位遇到这个法门,你能信、能愿,就证明你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不止四百亿,为什么?因为你的福慧超过阿闍王子,阿闍王子没有发愿求生,你现在发愿求生,你的福慧超过他。『故有因缘闻此义』,你才有这个缘分、才有这个福报听到这部经。

钞【地狱闻佛者,华严偈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

《华严经》上,佛说过这么几句话。

钞【故知此经,及与佛名,不易闻也。】

这是引经据典,说明这个经典、这个法门缘分的难得,真正不容易!我们台湾不是没有劫难,很重的劫难!这些年来,从南到北许许多多人都在受持《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这个劫难逐渐才化解。这些都是事实,希望我们更努力、更认真的修学,尽心尽力来推广,把经典法门普遍介绍给大众,大家都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这个地区决定不遭灾难。为什么?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我念这个经得诸佛护念,你念这个经也得诸佛护念,我们全台湾的同胞都念这个经,人人都得诸佛护念,一切灾难就没有了。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这才是消灾免难保全我们身家社会安全第一个因素。末后这两句总结:

钞【今得闻之,可弗信受。】

我们今天能闻到,这个机缘实在非常之难,听了之后怎能不信?怎能不接受?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