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的教法,是大乘佛教早期的经典之一。此经阐述了 “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即融会声闻、缘觉、菩萨为一乘的理论,并提出—切众生皆能成佛的理念,又为众生指明了成佛的道路,对于大乘和小乘的融 合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法华经》 提出了释迦牟尼佛法身与报身的二重意 义,同时阐明了释迦牟尼佛是无量应化 身之一的思想,对于确立新的佛陀观和菩萨乘信仰有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大乘佛教教义的成熟和完善。
由于《法华经》的成书是在大乘佛 法兴起的时代,当时盛行以声闻、缘觉 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 在这种背景下,《法华经》提出了融会三乘为一,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 以成佛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这在当时是 一种崭新的学说,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佛教诸多经典中,《法华经》的主要思想为空无相的空性说,是与《般若经》相通;此经提出的归宿目标,与《涅槃经》相通,不仅归于净土,还 广弘济世之观,可以说是集大乘思想之大成。因此此经号称是“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所以也被 称为“大乘之王”。
在大乘经典中,《法华经》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经中宣说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提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讲说、诵读、书写、奉持此经,就会获得无量功德,所以《法华经》 的内容被认为是至高无上,被称 为“经中之王”。
自从《法华经》传入中土,就受到 了中国僧俗的喜爱。在《高僧传》记载 的众多大德中,以讲、诵此经的人数为 最多,光是南北朝注释此经学者就达 70余家,敦煌写经中也是以此经比重最大。到了隋代,智顗大师更依据此经创立了天台宗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