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 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孟子就曾经提醒我们“耻之于人大矣”。这个“耻”在中国古代写作“恥”,是一个“耳朵”旁加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提醒我们什么叫“耻”,就是说我们每当闻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这个“耻”是心有所惭而产生的一种感受。
在我们前面提到的袁了凡先生的四篇家训之中,对“耻之于人大矣”这句话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
是什么导致了圣贤人与一般人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圣贤人一开始就了解“耻”这个字,他有羞耻心,他对自己的过失能够感觉到惭愧,而一般人却把“耻”这个字忘记了。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羞耻心,做什么事都无所谓,久而久之他确实就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因此,《礼记》上讲:“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