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圆瑛法师:依四念处​观

发布时间:2024-08-27 02:19:40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圆瑛法师:依四念处​观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千余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门无量,大慈大悲救世救人之伟大精神,诚不可思议也!

人生处世,皆是随业受身,凡有身者,莫不有苦。老子云:“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无身,夫复何患。”当知身为众苦之本,一切诸苦,唯身受之;形为众罪之薮,一切诸罪,唯身作之。

何以故?因有身,故起贪嗔痴,造诸恶业,是故依业受报,轮转生死,经无量劫,舍身受身,备婴诸苦。

省庵祖师云:“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每一念及,莫不伤心,若不努力精修,则无边之苦,何由出离!洞山良价禅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是以我佛慈悲,哀怜末世众生,沉溺苦海,特开方便法门,为说四念处观:“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令其信解修证,共脱苦海轮回。

四念处者,即依四法修习,念即心中之智慧,处即所对之境界;以智照境,令获胜益。

今分述如后:

一、观身不净

以自己灵灵不昏之智慧,观照此身,唯是不净,即以三时观察不净之相。

先观过去受生时不净,吾人肉身乃父精母血结合而成,以为种子不净:在胎时寄住于母腹,生熟二脏之中,为住处不净。

次观现在时不净,经云:人身从头至足,有三十六种常流不净:如发、毛、爪、齿、津液、脓血、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等……种种不净,细察自知。

复观未来时不净,此身死后,日久未收,便现胖胀青瘀,皮破血流,肉烂虫啖,乃至白骨焚化为尘,终归不净。

此观若成,则自知此身极为不净,深生厌离,如臭皮袋,满盛秽物,无可爱乐,而身见自得灭除。贪嗔痴三毒之心,无由生起,一切恶业,悉皆灭尽无余矣。

今引一古事以为明证:

昔有国王,深明此身不净之理,以慈悲心,欲度臣民。一日上殿,命诸群臣,各带一种物之头,明日献我,另命某臣当带一人头来献。

某臣细思,王今难我,若取人头属违法,否则逆旨,遂与刑部尚书磋商,择一应受死刑之犯明日行之,其头与我。

第二日上殿,各皆遵旨以呈其头,唯某臣亦带人头以献国王。王曰:诸臣可将各头出卖,得钱交我。众皆愕然,不知所以,只得往卖,如猪羊鸡鸭之头极易脱售,唯此人头,无人要买,所过之处,众皆掩鼻吐痰而对之。

第三日上殿,各将售款献王,唯某臣之人头未售,无款可交。王厉声曰:汝之人头极为尊贵,为何难卖?对曰:人头不比他头,不独难售,即送与人,亦无受者,奈何啊?!奈何?!

于是国王告诸群臣,人身不净,无可爱乐。古德云:“死去不如猪狗相,只今好作死尸看。”当生厌离,急宜勘破,诸苦自除。臣皆大悟,各获法益,不复再被身见所误也。

又狮子峰禅师云:“叹此身无有是处,赖谁人不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脓血。”细味其言,便获胜益也。

二、观受是苦

受者领受,即吾人现前之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发生五识而领受之。

例如眼识领受色尘(明暗等色);耳识领受声尘(动静诸声);鼻识领受香尘(香臭等气);舌识领受味尘(咸淡之味);身识领受触尘(顺逆诸触)。

五识是有知,属心法,五尘是无知,属色法,根尘相对,识生其中,分别尘境,生起苦乐二受。遇顺境如我之意为乐受,逢逆境拂我之意为苦受;如耳闻人赞我者,便生欢喜之心,为乐受,闻人骂我者,便生嗔恨之心,为苦受。

佛云:诸受皆是苦,无有可乐者。不但逆境之苦受是苦;即顺境之乐受亦皆是苦。何以故?因乐有终尽,乐极生悲。谚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足证美景不常,乐亦是苦。

当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内一切众生,无非是苦,正是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诚为苦海甚深,苦恼无量。不特人间是苦,即天上天人虽享福乐,善报一尽,复坠恶趣,故亦是苦。

是故以智观之,便知一切众生,一切诸受,无不是苦。既知如是,当勤修习离苦之法,方得解脱。

三、观心无常

一切众生,心有三种,一是肉团心,二是妄想心,三是真如心。众生从过去以来,皆是迷却真如心,而错认肉团之假心及妄想之妄心为心,此皆迷真认妄,执妄为真,是以起惑造业随业受报。

但此理难明,今举一事证之。

可试问于人曰:汝有心否?彼人则笑而答曰:人若无心,何得为人,心定有心。再问:心在何处

?必以手指其胸曰:在这里。

唯所指者,正肉团之假心也,此心是一团肉,居在胸内,状如倒挂莲花,周围七叶,昼开夜合,乃名字为心,不会思想。何以知之?如人方死,此心尚在,即不思想,以此证知生前思想,决非此心。

当知能思想者,乃妄想心也。此心是第六意识心,无常虚妄,随境生灭,如有前尘所分别之境,则生起此能分别之妄心,若离前境,则无此心,是则境生而生,境灭而灭,生灭无常,昏昏扰扰,以为心相。今云观心无常者,即观此妄想心也。

既知妄心无常,当进求常住之真如心,此心即吾人之真心,不生灭,不变迁之心性;广大圆满,周遍十方,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实万物之根源,为众生之佛性,其大无外,其用无穷,乃佛教之最高原理大道是也。

即孔氏之立言造论,济世利人,亦莫不本此心者也。而目之曰天命,即真如心是也。迷不自知,故须修心养性,俾可明心见性,极证于心性而已矣。

四、观法无我

法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之法也。以此五法,盖覆真心,故名为阴。色阴即吾人之肉身,受想行识四阴,即吾人之妄心,众生迷故,无我执我,认此五阴之心身,以为真实之我。

既执有我,故种种保爱于我,事事利益于我;我见根深,如拂逆于我,侵害于我,便生嗔怒,顿起恶心,但顾利我,罔念伤他,纵心所欲,起贪嗔痴,造诸恶业;人人执著我相,唯我与我,互相争夺,不重道德,岂知仁义?故是造成不良之社会,纷乱之国家,战争不息,世界焉得太平?

总而言之,皆因我字所召感也!是知我见为世乱之源,众恶之本。

故佛大悲心切,教以修习妙观,照察五阴诸法,分明可指。细究我执之处,了不可得,虚妄不实,则我执照空。

既得无我,则诸恶不生,互相推让,众善奉行。人心既善,国运昌隆,战争不息而自息,世界不平而自平,岂不善欤?

圆瑛深望诸位公余之暇,研究佛学,依四念处观,发心修习,必得其益,受用无穷,则终日处世随缘接物,莫不心地广阔,坦然无得矣!而佛法之裨益于世道人心者大矣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