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惟觉长老:自家珍宝

发布时间:2023-03-19 16:15:27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惟觉长老:自家珍宝

\

  佛法是最高的真理。世间也有世间的真理。举个例子来说,家庭有家庭的伦理、学校有学校的规矩、社会有社会的秩序,这些都是世间真理。但世间真理虽然很多,却会随着时间、空间而产生变化。而佛法是真理当中的真理,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空间,始终是存在的、始终不会改变。

  为什么世间的真理会随着时间、空间而产生变化?举例来说,美国人认为的善法,是在美国为大众所认同的;如果把这个善法拿到其他国家,不一定会被认同,因为每个地方有它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所以,世间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改变。

  佛法所说的真理,不会随着时间、空间而有所改变,从过去到现在,这个真理始终是存在的。每个人都有的这念心,过去的人有、现在的人有、未来的人也有,乃至全世界的众生都有。这念心的存在,是一个事实、是绝对的。《六祖坛经》里也提到,地有东西南北,人有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但我们的这念心、这念觉性,是没有东西南北、没有贫富贵贱、没有男女老幼之分的。

  每个人都有心、都有觉性,但每个人的觉性所产生的智慧、慈悲,是不一样的。什么原因呢?没有智慧的人,觉性并没有少一些;有智慧的人,觉性也没有多一些。有智慧的人,这念觉性比较清楚明白,心中少了一些是非、烦恼和无明;没有智慧的人,心当中的烦恼很多,乃至于产生了种种邪见和执着,所以这念觉性就被蒙蔽了。

  佛法告诉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悟到这念心,就是佛;没有悟到这念心,就是众生。这念心起了烦恼,造了恶业,就会堕落;这念心起了邪见,就会变成魔鬼。想要运用这念心,就要先悟这念心;悟了这念心,才能净化这念心;净化这念心之后,才能把它归还原点。

  这念心究竟在哪里?波罗提尊者说:这念心在眼睛称为见;在耳朵称为闻;在鼻子知道香与臭;在舌根知道酸甜苦辣;在手知道拿东西;在脚知道走路……这些都是心的作用。既然每个人都有这念心,为什么不是佛?都是因为有妄想、有执着。凡夫众生眼睛看到外面的善恶,心当中产生取舍,生无明、起烦恼。耳根听到别人赞叹我们,心生欢喜;听到别人批评我们,就起烦恼……六根不清净,心就像一潭浑水一样,产生不了神通妙用,也产生不了智慧。

  所以,修行就是要时时刻刻检讨反省,眼根见色,不起贪心;他人赞叹,不起欢喜心;他人毁谤,不起瞋心……时时刻刻保持心的平静与宁静,如《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根对六尘,不染着、不执着,知道一切是与非、好与坏,只有一个“知”,没有攀缘、颠倒,这样六根就能慢慢得到清净。禅宗祖师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就是“知”而不“着”,慢慢地澄清当下这念心,六根清净,就能得到解脱。

  唐朝有一位居士,名叫崔群。有一天他到寺院礼佛,看到一只麻雀飞到佛的头上拉屎。崔群想到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麻雀也是众生,也有佛性,为什么却在佛头上拉屎呢?“佛头着粪”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公案而来的。崔群想不通这个问题,就向方丈和尚请示。方丈和尚告诉他,麻雀是有佛性的,它知道如来佛很慈悲,不会怪它的,所以才在佛头上拉屎。所以,不要把佛性看得太遥远,佛性就是能知能觉的这念心。

  悟到了这念觉性,从现在开始就要保养、保任。如何保任呢?就是在“静中养成、动中磨炼”。《楞严经》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修行没有别的,就是一个“歇”字。“歇”,就是停止不动。我们这念心时时刻刻都在动当中,攀缘、颠倒,始终心猿意马、患得患失。所以,要安禅静虑,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不想未来,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明白这个道理,就在这上面去保任。保任一分钟,就成了一分钟的佛;保任十分钟,就成了十分钟的佛……把这念心延长下去,站得住、站得长,静也如此、动也如此,称为“保养圣胎”,这就属于修道位。

  儒家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大块假我以文章”。只要这个心静下来,就能发现很多道理;如果这个心静不下来,心浮气躁,看外面的境界,就像是走马看花,看不出个所以然。所以,“顿悟自心,直了成佛”非常重要,与我们的生活、生命,实在是息息相关。

  众生的心,妄想始终没有停过;即使没有打妄想,就是打瞌睡;如果没有妄想、没有瞌睡,心当中就感觉无聊,这是众生心的三大毛病。所以,佛开八万四千法门,用来对治众生的种种烦恼。对治了以后,法门也要放下,保持觉性的存在。明白这个道理,这一生就有功夫可用了。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愿心,一定可以在这一生当中使生活更实在、生命更有意义,人生一定能够愈来愈有希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