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佛说:修行先修心,心自在常自在

发布时间:2024-02-18 02:19:58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佛说:修行先修心,心自在常自在

佛教文化认为,人世间都是痛苦,即使有所谓的短暂的欢乐,究其根本,那也是虚幻;苦是常态、乐是非常态,不管是常态,还是非常态,都不符合佛教修行的目的。早期佛教追求目标,即是非苦非乐的“涅槃寂静”状态,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得道成佛。按佛教的说法,修行成佛、得到涅槃的法门有八万四千,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不二”两字,那就是信念信心,向内而求、自净其意,那么八万四千法门,不管哪一条都可以修成佛、菩萨。

信念

在大乘经典《大般涅槃经》里面,摩诃迦叶尊者就曾向佛陀发问:“世尊,如佛所说,毕竟者即是涅槃,那么怎么修行到涅槃呢?”佛陀回答道:“如果菩萨、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居士能够修行十想,那么他就能够得到涅槃;这十想就是无常想、苦想、无我想、厌离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多过罪想、离想、灭想、无爱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是指面对这个有漏的娑婆世界,要认识到它的虚幻而不真实地,人生的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自我的执着。

卧佛(佛陀示现的涅槃相)

厌离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多过罪想,是指在认识到世界本身空相以后,自然就了解到虚幻的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欢乐,一起心一动念都可能造业,不如好好利用这个肉身皮囊,以向死的态度来修行大道。既然修行,修什么呢?就是离想、灭想、无爱想:世界上没有永恒常驻的东西,有得必有失,此即离想;坦然面对、得失淡然,灭尽一切虚妄的万法、灭尽一切的妄想念头,照见五蕴皆空、然后明心见性,此即灭想、无爱想。五蕴皆空、明心见性即是佛、即是菩萨,也就是佛陀开示的涅槃。

五蕴皆空、明心见性、花开见佛

世间人之所以痛苦,就在内心被凡尘蒙蔽,认识出了偏差,即佛家所说的“颠倒”,把红尘之中的“无常、苦、无我、不净”当成“常乐我净”去追求,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只能是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所以上座部佛教把出世、得到涅槃作为修行的目标,认为离开了这个凡尘就得到自在,其实这也是一种执着。证入涅槃,并不说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实际上是无所谓入不入,入不入只是其示现之相。佛、菩萨都是早已证得涅槃,为了证明佛法,可以示现为涅槃之相,为了普度众生,也可以倒驾慈航,在红尘世界之中为芸芸凡夫讲经说法,示现不入涅槃。

观自在菩萨慈心悲苦、倒驾慈航

按大乘佛教的说法,众生皆有佛性,都可以证入涅槃,都可以成佛。只因为烦恼障故,众生的佛性处于隐伏状态,如果经过必要的修习,它即可逐步显现,等待完全显现,就可以在“无常、苦、无我、不净”的红尘中证入常乐我净的大涅槃状态,自身的佛性即可成为佛身法身。就笔者浅见,佛陀所讲的“十想”就是修心之法,修行者先修心,涅槃寂静自是快乐,红尘中的常乐我净更得自在,一心自在处处自在。见得越多,经历得越多,体悟得越多,离大道也就越近,人生诚难得,修行莫等闲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