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时候,那么偶然那么仓促,让你来不及准备。然后必须接受这一生永远都不会再见面的事实,永远无法看到他的笑容或者唠叨的事实,永远。然后就是一别成永诀!
同事的父亲去了,前一分钟还准备为参加满月礼的外孙带上精心挑选的长命锁,只是感觉有点闷气,自己跑到医院刚刚对医生说完病情,就趴在医生办公室桌上没再起来。银白的长命锁正在讲着关于生的故事,而逝者已经匆忙离去,然后是所有人带上写着哀思的白花若干只花圈送他上路,我们微笑迎接一个新生命出生的时候,却茫然不知死者要去向何方,生与死的交错,时空的交错,生与重生的交错!
去年春节,我的姐夫在为自己的姐姐患上癌症哭得伤心,而今年的春节他却因同样的癌症在医院里度过他生命的第42个开始。我们知道,他的日子已经不能再计划,不能再托寄任何梦想,甚至不能吃上一顿他想吃的食物。生命的最后日子留给他只是恐惧,我问姐夫怕吗,他说不是怕,是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他说如果死只意味着死,这并不足以让他害怕,生命到了这样的时刻,他开始思考死意味的会不会是一种生?就象秋草一样,今年枯死的秋草是不是明年那抹新绿?我知道,原来他怕的不是顽死,而是怕生。这怕来自于他对于这一生走过的路没有一点点把握。
是啊,太多有关于生命的问题他没来得及想,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受着病苦和思想不确定的折磨。我在想,如果上天再给他10年的时间,他一样不会去思考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因为当死亡与你扯不上任何关系的时候,10年,依然显得那么漫长
。我的姐夫,他一定还会为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恼恨不已,还会为明天继续提一个级别费九牛二虎之力,生者多半于这一生在为生而生,却从没想过。其实,生与死的意义与来去的缘由正是哲学研究千百年却没有结果的课题,在哲学的意义下,我们没见过一个生命因为遵循了哲学的某种命题而得到了安详的生死观。
有句古话这样说临终安详的人:“前世修来福,死时不受苦”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走的安详,都希望到临走的那一刻可以没有遗憾甚至带着一种希望和信心去面对明天的种种,但很遗憾,这种状态对于一般人来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这让我想起了密宗的蒋扬钦哲,他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带着微笑告别亲人,然后微笑着走向另一个状态。
今天是个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时代,年轻人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无限生命的终极意义以及与生死息息相关的主题,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讽刺的呢?
我们大多数人自然都希望死得安详,但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力,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执著或恐惧等情绪所控制,我们显然也不可能奢望死得安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好,就必须学习如何活得好;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安详,就必须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安详;如果我们想带着阳光离开这一世,我们就应该学会在活着的每一天把阳光种植在你的灵魂中。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为何忙碌,那么请时常在无谓的奔跑中学会停下来,于内心深处问自己:“为明天,你准备了吗?”。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