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从印度传到我国以来,大量佛经都翻译成了中文,尤其是《无量寿经》这部经典,翻译的本子最多,自汉朝到宋朝,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有十二种不同的原译本。因为我国印刷术是在宋朝才有的,在宋朝发明印刷术以前,都是手写的本子,手抄本的数量比较少,就很容易丢失掉,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原译本只有五种,另外七种已经失传,很可惜,但是在《大藏经》里面还能看到目录。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十二种译本
保存下来的五种:
一,《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最早的原译本,佛教传到中国不久,这部经就传到中国来了,由月氏沙门支娄迦谶在洛阳翻译完成。
二,《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这个译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支谦翻译的。支谦,字恭明,是月氏族的后裔,他是在家居士,通达大乘,因为他翻译这部经的时候身在吴国,所以世称《吴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也是阿弥陀佛的称号,是梵文直译的名号。这个译本还有两个名字:《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共三个名字。
三,《无量寿经》。三国时代,印度沙门康僧铠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因为当时洛阳属于曹操建立的魏国,所以这个译本叫《魏译》,用这个译本的人很多。
四,《无量寿如来会》。这个译本翻译于唐朝,称为《唐译》,是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志翻译的,这个本子出自《宝积经》第五会之十七、十八卷,这个译本和魏译康僧铠本相似处很多。
五,《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这是宋朝时期西域沙门释法贤奉皇帝之命翻译的,所以叫《宋译》。这个译本又叫《大乘无量寿庄严王经》,简称《无量寿庄严经》、《庄严经》。
失传的七种本子:
一,《无量寿经》。共两卷,东汉时期安息国沙门安世高翻译的。安世高翻译的经典可以和鸠摩罗什大师媲美,这两位法师对中文都有很深的研究,他们翻译经典都是意译,不是直译,完全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中国人都特别喜欢。
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两卷。曹魏时期,沙门魏帛延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
三,《无量寿经》两卷。西晋时期,月氏沙门竺昙摩罗多翻译的。
四,《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两卷。又名《乐佛土乐经》、《极乐佛土经》,东晋时期,西域沙门竺法力翻译的。
五,《新无量寿经》两卷。东晋时期,迦吡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在道场寺(南京中华门外)翻译的。这个迦吡罗卫国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生的那个地方,佛陀跋陀罗是释迦族甘露饭王的后裔。
六,《新无量寿经》。南北朝时期,凉州沙门宝云在道场寺翻译的,凉州就是甘肃这一代。
七,《新无量寿经》两卷。也是南北朝时期,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翻译的。罽宾国在现在的新疆境内,是个小国,昙摩罗蜜多的意思是法秀。
现存五种和失传的七种译本,一共是八个朝代十二种翻译。之所以有这么多次翻译,并且出入很大,或许就是因为这部经典非常殊胜,世尊才多次宣讲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