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佛说无量寿经》中记载法藏比丘发下的四十八大愿,其中提到“闻我名字”等诸多功德。
但是,我听了那么多遍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什么这些功德利益在我身上没有体现出来呢?
“闻我名字”中的“闻”仅仅是耳朵听到吗?
当然,耳朵听到佛陀名号也有一部分相应的功德,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闻”呢?
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占察善恶业报经》
听闻到地藏菩萨名号之后有如是等利益。但是,如果有人内心充满烦恼,这样的人不要说“听”了,即便去念诵“南无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这种行为也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闻”。因为带有杂乱垢染的“闻”,并不能产生决定信(胜解信)。
即便如此,听闻、持诵佛号也可以获得世间的福报,只是无法凭着“杂乱垢心”获得听闻持诵地藏菩萨名号的广大、深妙的利益
。而且带着这种“杂乱垢心”,不论去修什么样的善法,都不能获得深广的解脱利益。反观自心,我们在“闻”——听闻、称诵阿弥陀佛名号时,有没有“杂乱垢心”?如果有,那么就不是真正的“闻”。
服药和忌口
吃中药的时候,有一些食物需要忌口,比如吃治疗胃病的中药,就不能吃生冷的水果、雪糕,这样会使药效大打折扣。
净土法门,药也;娑婆爱嗔,忌也。五悔法门,药也;不断相续,忌也。甫服其药,又触其忌,可乎?……行人各有无始恶习,速求舍离,勿使行法唐丧其功。药忌昭然,亦可思矣。……今杂乱垢心,闻犹不闻。现行烦恼炽然不息,以此脱苦,杯水投车。逮临终无验,翻疑佛法不灵;自误误他,堕谤法罪。如服药食忌,反致丧身。遂谓医王杀人。颠倒至此,极矣!
——蕅益大师
蕅益大师在这篇教言中提到了吃药和忌口的关系。净土法门就像药;对娑婆世界的种种执着、眷恋或者爱嗔为主的一切烦恼,如同在吃药的过程中需要忌口的东西。“五悔”指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它就像药一样。不断除烦恼相续任由其滋生蔓延是忌。如果我们一边吃药,一边又去吃原本应该忌口的东西,这样能行吗?对于疾病的治疗是没有很大帮助的。
即便已经成为了修行人,但相续中仍然还有无始以来的恶业习气种子、恶业种子,以及因恶业现前带来的恶缘,所以一定要速速发愿能够舍离这些恶习、恶行,千万不要使修持善法的功德耗费、虚耗。
为什么行持的善业会被虚耗呢?四对治力中的现行对治力是指以善行来对治恶业。而善恶因果都是相通的,所以如果造作了恶业,同样也可以对治善业。比如,一面吃养胃的中药,一面吃雪糕,可能中药的效果不会很快体现,或是将药效抵消了。同样道理,行持了极大的恶业之后,要么减损善法,要么推迟善法成熟的时间,要么是将善法连根拔起。由此“药”的功德和“忌”的过患昭昭然然、明明白白,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想一下。
要对治烦恼
如果以“杂乱垢心”听闻、称颂佛的名号,则“闻犹不闻”。当然,我们不能认为目前既然无法断除烦恼相续,干脆就不念佛了,念了也是白念。这里是从遮止的角度来强调说,我们一定要去尽力遮止杂乱垢心。
如果不去对治烦恼,任其发展的话,这些烦恼就会驱使身语去造作诸多恶业。另一方面,以“杂乱垢心”来脱离轮回苦海,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等到临终的时候,发现念佛好像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像法藏比丘发愿中提到的诸多大利益,像诸多高僧大德开示时提到的往生利益,于是就会进一步怀疑阿弥陀佛没有功德,怀疑佛法没有加持力,这样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过患。
由于产生了怀疑,又没有正知正见去遣除,下一步可能就会去诽谤佛法,这样不仅会耽误自己的解脱前程,而且还有可能去跟别人说“念佛没用”等邪见语。
其实这都是自己没有好好修行导致的,却反过来诽谤佛法。就像一边吃药,一边又去吃本应该忌口的东西,结果导致重病不愈,严重者还会招来“丧身”之祸,此时还口口声声说医王杀人。没有正知正见,不从根本上对治烦恼、平息杂乱垢心,反而怀疑佛法没有加持力,诚如《入行论》所说: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结合蕅益大师的教言,以及地藏菩萨“不名为闻”的开示来看,念诵、听闻佛号的利益那么大,但是为什么没在我身上全分体现出来呢?是责备佛号不起作用,还是怪自己没有对治相续中的烦恼呢?
怎么才能对治这些烦恼?一定要与“持戒”相结合。杂乱垢心就是心不安定,心不安定是因为没有持戒,或者是持戒的功夫还不到位。心来驱使身语,同样身语可以影响心,通过守持别解脱戒先从身语下手,不去造作杀盗淫妄这些恶业,不去接触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的外境,心自然而然就能安定下来,逐渐清除诸多垢染,在此基础上再去念佛,一定能够真正得到深妙广大的利益。
所以,我们一定要一边努力对治杂乱垢心,一边以信心摄持听闻、称颂佛菩萨的名号。大家要对佛号有信心,懂得反观自心而修行。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