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影响命运的三大因素,改变命运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5-01-03 01:35:54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影响命运的三大因素,改变命运的原理

命运取决于三个因素:福、力、戒。

用车来打比方,“福”如燃油,“力”如以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系统,“戒”如刹车系统。

燃油是全部的动力来源,而动力系统是将燃油转化为动力的必经过程,这两者决定了车能不能跑起来,跑的速度如何。而刹车系统,是决定车的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决定车有没有动力。

就福德而言,福如种子,是从布施中来的,包括财布施、对别人种种帮助,及法布施等。没有福德种子的话,再勤奋都没用,就如地里没种子,天天在地里辛苦劳作,也不会有多少收获。福德种子少的话,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收获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很努力、也很能干,但是从来跟好运不沾边、一直生活潦倒的原因。所以福德种子——也就是布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些福德种子,有过去世的布施,也包括现世的布施。现世培植的福报,同样成熟得很快。只要坚持布施,最快的当天就见效了,慢的一年半载就有起色,最远的三年五年,必定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

“力”是指自己的勤奋努力的过程。有福德种子,也要勤奋经营、并善于经营,才有更大的收获。同样多的福德种子,不同的种法,收获可以差别很大的。就如一包庄稼种子,随便洒在地里,然后在家里打牌喝酒,几乎不下地打理,这收获肯定是非常有限的。同是这包种子,给村里勤劳且有经验的老农民去种,可能亩产800公斤;要是学会了科学种田,也可能亩产达到1000公斤;若让我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去种,也许亩产120斤(不是公斤),还担心在地里挑不回家。

“力”还包括在自力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外缘、善于借势,以及依赖佛菩萨的力量。善于借力的人,往往事半功倍。一个人就能领导一个团队、乃至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因为他善于借力,有领导力、统率力。不要一看到力,就只知道自己顶着大太阳流着汗干活,这是使笨力,成就有限的。自己划船可以漂洋过海,但挂上风帆,利用季风不是更省力吗?为什么只会傻乎乎地、汗流浃背地划船过海呢?

人首先要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向上的力量、坚定的力量……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这些力量。很多人信佛后,变得柔弱了、怕事了、畏手畏脚了,甚至不敢有所求了,也是缺乏前面所说的“力”的缘故。有的人确实是好人,但事实上并不成功,为什么?自身缺乏这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也不善于借力,更没有统筹力,所以看起来品行很好,在社会上成就却有限。别以为种子多,就一定收获多。这个力就像有了种子,还需要阳光与水土等外缘一样,没有这个“力”,是根本行不通的。而有的人品行不怎么样,偏偏在社会上很成功,让人对佛法中所说的这些善有善报的观念,大为动摇。实际上,这是理解有误了。人家宿世带来了大量的福德种子,现世在“力”方面,又应用得很到位,这样想不成功都没道理的。

近期我看一本很红火的心理学著作中说到的一个案例。他在催眠过程中,让接受咨询的对象想象出一只鸟,品行纯正、性格柔和的人一般想象出来的是鸽子;而生命力旺盛、行动力强的人,一般想象出来的是鹰。他让人将鸽子与鹰结合起来试试,次次都能变成凤凰,似乎成了一个标准配方。这说明什么?人不光是要有纯正的心性,也要有强盛的生命力与行动力,这样的心性组合,在鸟则为鸟中之凤,在人则为人中之龙。

可能有人要说了,佛法中有讲过这个力那个力吗,我怎么没听说过捏?同学们,请打开《华严经》,翻到《普贤行愿品》这一课,跟我大声念:“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服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戒,是防非止恶的底线,是防止对别人的损害,同时也是自己的保护罩。持戒能防止漏福,也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灾祸。戒在社会上是道德及法规,在个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做事没有底线的人,会不断招致种种灾难,种种麻烦,即使有点福,也迅速漏掉了。

戒能给我们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也要用得恰到好处

。在“戒”方面过头,怕这怕那。凡事过犹不及,戒就成了束缚手脚的东西。戒是止恶,就像汽车的刹车系统,让我们有效规避风险的。但不善于持戒,反而又带来不好的一面,舍小取大,才是明智的做法。即从长远而言、从大众而言,两害相较择其轻。不懂得取舍的“戒”,就像刹车过敏的汽车,经常把生命之车给锁死了,没办法开了,或一开一停,跑不起来了。

总而言之,我们把福、力、戒这三条都做到位,不管先天福报如何,都能给自己的人生大幅度加力的。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共戒邪淫、广积阴德、得大自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