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学佛法,我们要听谁说?

发布时间:2024-10-20 01:34:30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学佛法,我们要听谁说?

与我一起修学佛法的伙伴中,也算是人才济济,不乏有蓝领、白领、粉领、金领,大家日常都忙各自己的事情,但是每天我们都会抽时间读佛经,有这个共同的兴趣,让我们聚在了一起,谁说工作忙碌就不能学佛了?其实还是看你把这件事情放在什么位置上。

说到学佛,总是会有人问我们,去哪里学,在哪里的寺院。其实我很少去寺院,把佛经读熟,自然会有“读经千遍其义自现”的感觉。可是有人会喜欢着相地告诉你:“没有出家僧人带你学,那不如法。”听起来好像学佛只能去寺院。说真的,没有读佛经的人,我的确也没法说,因为他还不知道,道场是指哪里,我也没法与他说:菩萨不定相,只有声闻定相的道理。

对于什么是僧,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

经文中讲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他们虽然在经典里是现阿罗汉,但佛都给他们授记,他们都是开悟的,是菩萨显僧伽相,他们都是证阿罗汉果的,没有烦恼了,很快能进入初地,这样的都是证有四禅八定的功夫。

至于这个凡夫僧,为什么在凡夫后面要加上一个僧,你不要看他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人,在家人后面就没有加一个僧,而这个凡夫后面加一个僧,这里我们就要懂,这僧是开悟的,但他还没有进入四禅八定的功夫,就像我们在家人,已经开悟的,那他虽未能得无漏,就是表示他还有烦恼,戒定及慧解脱,就是他还没有证得四禅八定的功夫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上面的三种,名真福田僧,后面加了一个僧,这说明他已经明心,有的已经见性。

另外还有一类名福田僧,你看这个是福田僧,为何名福田僧,这就在讲出家人。出家人穿着戒衣,就是僧伽衣、受戒缦衣,有一格一格,像一块块田的衣服,是要让我们在家人修供养的,这叫福田,因为亲近僧宝,她有修戒律种种,所以叫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象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他以戒律来修,虽然他还没有开悟,但他知道戒的重要性,对、错他都有能力来判断。

福田僧他一定是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是相信每个众生皆有八个心八种识,常发善愿,自己深深会发愿。所以之前引导大家读佛经,曾与伙伴们说,读佛经要常常发愿的,要修正自己,要求明心见性。

根据以上经文,这僧有四种:菩萨僧、声闻僧、凡夫僧、福田僧,而出家却不是依相,剃了光头,著了染衣的才是出家,出家也有四种:身出家心出家、身出家心不出家、身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心不出家。

所以关于学佛法,要听谁来说。这在《大智度论》卷第二:“佛法中有五种人可以说法。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三、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

一者佛自口说,就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我们直接去读佛经,就是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我个人感觉这样比较安全,佛经读熟自然心清净,佛经有功德,智慧在佛经里面,单纯发愿读佛经的力量最不可思议。

二者佛弟子说,佛经中的佛弟子是指四众:出家男众叫比丘,出家女众讲比丘尼,在家男众叫优婆塞,在家女众优婆夷(通俗的都叫在家人为居士)

。这四众都是佛的弟子,你只要愿意来读佛经,来皈依佛,按佛经里面佛教导的来做,行菩萨道时,都是佛弟子了。如果在家人说的法是正确的,我们要参考,如果出家人说的是正确的,我们也是要参考;说的不对的,对法没有正知正见的,不管在家还是出家,我们要依佛经来学,但是都是要恭敬的。

第三种是仙人说,这个古代是有仙人的,这个仙人因为我们没有见过,但不能说没有。比如在《妙华莲华经》:“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

第四者诸天说,这些菩萨也会现天人相,去天上给天人说法,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法这东西是讲因缘,一个你的因缘到了,自然祂就会出现,这里头你修积的心所念,还有你的福德资粮够了,智慧有了,祂就会出现。因缘够了,她就会出现为你说法,所以菩萨是不定相的,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的妙法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诸天说,诸天都可以说,不是只有比丘比丘尼说。

第五种化人说。化人就是应化身的,有时菩萨应化,信念所及,像我们在历史上很多祖师要去哪里时,路上就出现一个什么,还有什么卖饼的老婆婆,太多这种典故,所以因缘成熟时,你的福德、信念够时,就会感应化人,化人菩萨应化人来为你说法,所以我们学佛法不是依相来,是要依法,学佛法没有智慧,以前着相修行,这是一种方便,因为每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时期,当你智慧近了,你就会对着相这种东西不感兴趣了,要的是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