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发愿给众生带来快乐,释迦摩尼佛的继位者,弥勒菩萨是也

发布时间:2024-07-11 01:32:23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发愿给众生带来快乐,释迦摩尼佛的继位者,弥勒菩萨是也

弥勒菩萨生生修持慈心三昧,发愿要使一切众生安住于真正的快乐。诚心修持此法,不但能增长、改善人际关系,更能带来幸运。

弥勒菩萨(梵名 Maitreya),又作梅怛俪药、未怛枣喇耶、弥帝礼、弥帝隶,或梅任梨,译作慈氏。是当来下生,继释尊之后成佛的菩萨,故又称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萨埵或弥勒如来。

弥勒菩萨号为慈氏,其名号最根本是来自本愿所在缘起上,他生生世世皆是修习慈心三昧、行慈行来救度众生。而在《贤德经》中则记载:弥勒菩萨之父名为修梵摩,母称梵摩提跋,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因为菩萨的母亲怀孕之后,性情变得慈和悲悯,所以菩萨出生后,即取名为“慈氏”。

弥勒菩萨的特德,是希望在拔除众生痛苦之后更进一步给予其安乐,给予众生法乐。“悲”是拔苦“慈”是予乐,他涵盖了世间与出世间,使众生在世间的生活上能平和地具足一切,在出世间上,则使众生得到真实的大安乐。

由于弥勒菩萨的本愿——发愿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因此在基本的生存条件满足之后,赐予众生更丰厚的财富,更深层的心灵需求,及更安适的生活环境,正是弥勒菩萨度化众生的特色。

⊙弥勒普萨的敬爱法--慈心观

弥勒菩萨生生修持大慈三昧,发愿要给予一切众生究竟广大的安乐,也就是使其不退转,恒久住安乐。使众生现证成佛,住于无生的安乐大海。这样的慈心观便不只是禅定中“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慈心观而已,更是希望一切境界圆顿,使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灾障,永离一切烦恼的慈心观。

而慈心观就是给与人喜乐的禅观,修习慈心观可给自己与其他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实的快乐,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美满与幸福

。“慈”就是给予人快乐的意思。所以慈心观,就是给与快乐的心的禅观。而慈心观又名为慈心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由于能够带给自己与他人真正的快乐,因此,修学慈心观之后,能够产生很大的福德,为自己与周遭的人,带来平安与幸福。

所以,慈心观是一种带来幸运的禅观。瞋恨会带来人生的黑暗与不幸,而来自内心深层的喜悦,则是我们人生幸福的保障。无明的瞋怒,让我们趋凶避吉,而觉醒自然的喜乐,则让我们万事吉祥。慈心观能够治疗我们充满忿恨不平的心灵,而转成光明喜乐幸福。

⊙慈心观的简要修持法

首先观想自己心中感觉到无比的快乐,然后再观想自己最喜爱的人在面前,他也同样快乐,这种快乐的力量会结合在一起,而且这种力量是相乘的力量,再来是普通关系的人也很快乐,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也很快乐,最好把所有自己仇恨或不喜欢的人全部观想进来,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快乐。

亲疏关系想得很清楚之后,再来就要圆满空间关系的快乐,从一个人开始扩大、一群人、中国人、亚洲人、地球人、全太阳系的生命、到整个宇宙、整个法界的生命体,都感觉到非常的喜乐。这个快乐的力量,会像水中的波纹一般,产生共振的效果,使我们心中充满真实的喜乐,而周遭的生命也如此,这种喜乐的力量也会回馈,聚集成更广大的欢喜,使我们获得众人敬爱、喜乐。

⊙弥勒菩萨的形象

弥勒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里属于贤劫十六尊之一,安置于三昧耶会的东方北端,有关其形象有种种说法,现图胎藏界曼荼罗的图相是身肉色,头戴宝冠,冠中有卒都婆,左手施无畏,右手持莲花,花上有宝瓶。但《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及《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所说与之相异,是身金色,左手执军持,右手扬掌向外,作施无畏印。胎藏图像及旧图样依据此说绘出其像。

在《慈氏菩萨略修愈俄念诵法》卷上《入法界五大观门品》中,以慈氏菩萨为修愈俄曼荼罗的中尊,其形象为身白肉色,头戴五智如来冠,左手执红莲花,于莲花上画法界塔印。右手大拇指押火轮甲上,余指散舒,微屈风幢,有种种宝光,于宝莲花上半跏趺,以种种璎珞、天衣、彩带、环钏庄严。

同上法卷下《画像品》中则说:首戴五如来冠左手持莲花,于花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补陀落海会轨》则说:“东北慈氏菩萨,顶上有妙宝冠,身相白肉色,左定紫莲花,其上有军持,右慧摩膝相。一切妙璎珞严饰,为救世身,安住月轮海。

《吽迦陀野仪轨》卷上云:“次南方弥勒菩萨手持独股并三股,宝冠璎珞庄严,好相具足,有妙莲花座。”同书卷中又云:“又作随心曼荼罗,中央弥勒菩萨,左方法音轮菩萨,右大妙相菩萨。”

另西藏密教亦传有弥勒菩萨,身金黄色,双手结说法印,垂足而坐,手中所捻龙华树花心上有法轮与宝瓶,安住莲花狮座上。

除了以上的形象之外,弥勒菩萨在中国更以布袋和尚的福神造型而著称布袋和尚是唐僖宗年间(公元860-873年),在明州奉化县附近出现,不知从何处而来。这位和尚,自称为契此,身形十分的肥胖,腹部很大,常袒腹含笑而行。他说话不定,宛若痴人,到处流浪,所以早晩吃饭、睡觉的处所,也没有定处。由于也随身都以柱杖荷着一只布袋、破草席,入镇中行乞,因此大家又称之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在示寂时,曾留下一首偈颂说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所以后代江浙间流传的布袋和尚图像,在中国的

寺庙中,往往被视为弥勒菩萨而供养之。

⊙弥勒菩萨的真言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摩诃瑜伽,瑜拟宁

,瑜诣,缚履,久若唎计,莎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