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缺陷与社会弊病
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却,亦复不可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折:所谓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 《增一阿含经》 卷五十 一切归于尽,果熟亦当堕, 合会必当散,有生必有死。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处女经》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无量寿经》卷下 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从初乐恩爱,因淫入胎影,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法句经·生死品》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由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法句经·无常品》 身空虚伪,不可长养……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互相残害,犹如四蛇,共处一箧。水火风种,散灭坏时,大小不净,盈流于外,体生诸虫,无可爱乐,捐弃冢间,如朽败木。心如幻化;驰骋六情,……犹如世人,驰走空聚,六贼所害,愚不知避。
《金光明经》卷二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无量寿经》卷下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尅贼,残害杀伤,迭相噬吞,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广/音)哑、痴恶、尫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长。是等辈人,如履泥途,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如油过老鹭,无鱼而萎灭。少壮不得财。并不修梵行,卧如破折弓,悲叹于过去。 《法句经·老品》 食、色、财宝,无论如何吝惜珍藏,死时仍需空手而去,实在没甚利益。 冈波巴《宝鬘集》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