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过堂的意义
出家人在寺庙里面用餐,名为过堂;我们用餐的地方叫做斋堂,也叫做五观堂。为什么叫做斋堂、五观堂、过堂呢?斋,清净的意思,我们断烦恼,才能清净。五观堂,食存五观。我们刚才念了:“佛制比丘,食存五观。”那么过堂呢?就是在斋堂里面用斋,早晨、中午,我们称过堂。那堂怎样“过”呢?怎样用心呢? 吃饭对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事情,对我们修道的人来讲,更是重要。现在社会上面,尤其城市上班的人,大部分人不吃早餐。庙里边这种问题也是很大,很多寺里的出家人早晨不起来上殿,不起来吃早餐。居士也有这种情况,到庙里面来不吃早餐。我们常常看到,吃午餐的人很多,吃早餐的人就比较少,寺庙里面很多这种状态。社会上的人,中午都在单位里(吃),吃饭也都很简单,随便吃一点。晚上回到家,看电视、应酬,等等,所以也就很难好好地吃饭。 过去我们庙里事比较多,大家要去工作,也常常误了吃饭的时间。现在我们开始要把这作为一个寺院管理、出家人修行用功的基础来抓了,来建设。 食存五观里面,有一观“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就是说我们对好吃的食品容易起贪着,对不可口的、自己不习惯吃的、不喜欢吃的,容易发嗔恨心,对既不是很好吃,也不是很难吃的,是一种无明状态。就是贪嗔痴。 所以我们对这些斋菜,对这些饮食,也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境界。饮食、食品,人要吃到肚子里去,对我们生命的关系十分重大。我们怎样把吃饭和修行结合在一起?在斋堂,就是最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这个食品,就能看出人怎么用心。 那么“过”,就是说都不要执着,不执着于贪心、不执着于嗔心、也不执着于痴心,这样就叫做“过堂”。只要有执着,就不叫“过”,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路过、走过、通过。好多人(认为):“吃饭怎么叫过堂?”好像很难听,实际上有它的意义在。 在斋堂,我们先要供养佛、菩萨、鬼神,等等。同时,出家人大家聚在一起用斋,这是一个造共业的机会,体现和合,和合的共业。你不来参加的话,就不是造共业,这种功德就得不到了。所以常常说“佛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样,很简单。佛法跟我们吃饭最接近,吃饭、过堂都能够在在处处实践佛法。 同时也可以观察、思考、思惟这些食物来之不易,有多少人为我们付出,我们就要心存感恩,心心念念众生对我们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就很难吃到可口的饭菜,我们就活不下去。看到这些菜肴,能够想起依报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有些菜是有机的,说明自然环境好;有些菜可能里面化肥农药含量比较大,就说明整个环境在变化,环境受破坏。这些方面我们都是能够用心的。 我们大寮的同修,做菜的过程当中都非常认真负责,做得很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业果,吃饭也是因果,吃饭也是业果。同时我们在这里,先要供养佛菩萨,修了供养的法;念诵,(修了)念诵的法。所以,过堂本身就是修行,本身就是修法,不是说我可以不吃,随便可以不吃。 随众,就是从过堂开始,从上殿开始。我们先要学会随众,以后才能够领众,才能够统理大众。随众,用社会的话讲就是参与,参与进去。没有随众,就是没有参与;经常不随众,就说明人参与的意识很弱;参与意识弱,就说明集体观念差;集体观念差,你以后怎么能够去负责,怎么能去担当重任呢?不可能的。经常迟到、早退、经常不参加,说明时间观念差,时间观念差也不行。集体观念差、时间观念差,以后我们怎么成大事呢? 所以,过堂能够培养一个人很好的习惯,很好的等流,从这一点上就能扭转我们很多很不好的习气。看起来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天天去坚持,年年去坚持,那就有一种很不简单的内在的力量,内在的动力你就培养起来了,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大家在过堂的境界上面要善用其心。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