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玄奘法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法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上面是玄奘法师的最后遗言,表明他发愿往生弥勒菩萨身边。
据经载,弥勒菩萨是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的人物,释迦牟尼佛授记弥勒菩萨将来将会接替释迦佛成为娑婆世界的第五尊佛,现居兜率天宫内院。将在(有说56亿年)后降生人间成佛。根据唐玄奘法师的发愿,那时唐玄奘法师也会跟随弥勒佛下生,广做佛事。
玄奘法师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他与皇室的微妙关系、繁重的译经工作,都使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感应,玄奘法师预感到自己的归期将至。那么,他在人世间的最后生命时刻,都做了些什么呢?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法师六十五岁,他依然在玉华寺翻译佛经。在这一年的历史记载中,有他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说的这么一句话:“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意思是说:今年我六十五岁了,一定是会死在这座玉华寺里,佛经数量巨大,我经常担心翻不完,你们大家加把劲儿,努力一点,不要怕辛劳。
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这种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担忧之辞。实际上,由于多年劳累,在翻译完《大般若经》以后,他自己就觉得体力开始衰竭,甚至觉得自己行将就木。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了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他在这里提到了“无常”(僧人讲死,多以无常代之),说我无常以后,你们在送我的时候,一定要节俭,不要用很多的礼节,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静的地方,不要靠近宫室和寺院。他认为肉身是不净的,应该远离这些地方。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法师的弟子恳请玄奘开始《大宝积经》的翻译,这也是一部很重要的佛经。玄奘法师在勉强翻译了开头的几行以后,突然停了下来,他犹豫了很长的时间,平静而凝重地看着他的弟子,神色黯然地对大家说:“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他说:这部《大宝积经》的分量不亚于《大般若经》,我自己觉得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不足以再翻译如此大部的佛经了,“死期已至”,不是“将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经到了,不远了。
说完这句话以后,玄奘法师从此绝笔,停止了翻译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后可以预见的很少的岁月留给自己去礼拜佛像,为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
正月初八,玄奘法师的弟子之一玄觉法师,梦见一尊庄严高大的浮图(即佛塔)突然倒塌而骤然惊醒,他担心这个梦是自己会出什么事的征兆,于是赶紧就去找他的师父玄奘法师,请玄奘法师解梦。玄奘法师非常明确地告诉他:“非汝身事,此是吾灭谢之征。”意思是说:这跟你没关系,而是我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征兆。这是对正月初八玄觉法师做梦的真实记载,我们后人没有资格、也没有这个道理去揣测、去枉自判断其中的真假,因为高僧是不打诳语的,这是戒律规定的,更何况他们对玄奘法师又那么崇敬。
仅仅一天以后,正月初九,曾经翻越过无数崇山峻岭、曾经跋涉过无数滔滔江河都不在话下的玄奘法师,居然在屋子后面跨越一道小小的水沟时摔了一跤。虽然只不过是稍微擦破了脚腕处的一点点皮而已,玄奘法师却从此倒下,病情急转直下。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