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给我们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最高的原则,教我们看破、放下,那才真正得到圆满的威德光明。释迦牟尼佛真放下了,他老人家一生在世三衣一钵,彻底放下。换句话说,过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一丝毫奢侈都没有,他真放下了。当然我们不能够学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我们生的时代不相同,生活环境不相同。他那个时候,当年在那个地区,他们的气候,自然生活环境,许可他们过这种生活。每天托钵,吃一餐饭,日中一食。他们那个气候三衣就够了,晚上睡觉三衣展开就是盖的,卧具。诸位晓得,现在把卧具都拿来垫著拜佛,不是的,不是拜佛用的;卧具是铺在地上睡觉用的,所以称为卧具,它不是拜佛用的。过那么简单的生活,我们要晓得这个原则原理,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要想真正得到自在解脱,要过最简单的生活。给诸位说,最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健康的生活。为什么?因为心清净。心清净就身清净,身心清净就境界清净,所以是最健康的生活。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放下了,放下一定看破。什么叫看破?对於一切万事万物,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是放光。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人家讲经说法没有预先准备,什么人来问,当时问当时就解答。答完之后,还不是当时记载的,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开会来结集经藏。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没有带一本书在手上,没有;释迦牟尼佛身上也不会有一支笔,找不到。智慧如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从哪来的?从看破来的,从放下来的。所以你真放下、真看破,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无尽的,永远用不完的,哪里要去准备!哪有这个道理。哪像我们现在学经学得这么辛苦,不但佛看到好笑,佛的弟子看到我们也好笑
。当时佛的这些学生,佛的学生听佛讲经没有带笔记,为什么人家一听都能记住?而且能够永远不忘。佛灭度之后结集经藏,还能把佛当时讲的话能够背诵出来,他绝不是有意去背诵的,而是自性流露。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诸位在经上常常读到,也可以说是我们相当熟悉,这些人身分都是小乘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都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示现的,不是真的小乘。所以在大乘经里面,我们都常常看到「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大」字就已经给我们很明显的标示出来,他不是小乘,大乘。大乘阿罗汉是什么人?法云地的菩萨称大乘阿罗汉,第十地的菩萨。因为阿罗汉这个名词的意思叫「无学」,就是他毕业了,他的修学毕业了。小乘法里面毕业称阿罗汉,大乘法里面毕业叫大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由此可知,这二千五百五十人,里面最低的位子都是第十地的菩萨来示现的,古佛倒驾慈航里头有不少,世尊没给我们说出来,只说出几位而已。像大家知道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哪里是普通人?都是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佛灭度之后,他们来负责结集经藏,将佛的遗教传之於后世,做这样的工作,我们要清楚、要明白。他的总纲领就是看破、放下,我们要在这上下功夫。
佛法叫「内学」,内就决定不能向外,向外求不到东西,要向自性当中求。真正是为佛弟子,佛给我们讲读诵大乘。大乘经要不要读?要读。怎么读法?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子读诵。我常常读诵经典,我要不要记?不要记。要不要思惟?不要思惟。每天读诵,从来不去记它,从来不去想它,恭恭敬敬的读,这是修行,我们干的是这桩事情。为大家讲解的时候怎么讲?看你们的表态讲,看你们的眼神讲,不是准备,没准备,这个东西活的,不是死的。字字句句可以深讲、可以浅讲,可以长讲、可以短讲。如果要是短讲,这部《华严经》三个月可以讲圆满的,很快,一天讲很多章。细讲两个小时讲几句,这还不是很细。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们学教如何能学活,你就成功了;学死的,难!不能成就。一定要学活的,活学活用,你就得大自在,「威光自在」。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17-0051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