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佛教基本知识(二)

发布时间:2024-02-04 02:20:35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人——佛教基本知识(二)

三皈依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 皈依佛, 二 皈依法, 三 皈依僧。

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

三宝

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佛宝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法宝指诸佛的教法;僧宝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

三毒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嗔、痴。贪为饿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愚痴。佛教中,通常用鸽子、蛇、猪代表贪欲、憎恨、愚痴三毒。

四圣谛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五毒心(五毒)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六道

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天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

人道和天道(天神)为善道,其中众生造作善业多于恶业,乐多苦少。

阿修罗道虽然享有天人福报,但其心因缘受种种染污,造种种不善业,待其天人福报结束后,便会随恶业业力堕入人、畜生、饿鬼、乃至地狱道中。

畜生、饿鬼、地狱称作三恶道,其中众生造作恶业多于善业,苦多乐少。其中地狱众生以识为食唯苦无乐。

六道的真实情形甚深不可言说,佛通过种种譬喻让大众对六道的各种”乐“、苦有一个直观感受,为如何能够离苦得乐指引方向。而智者则由譬喻得佛甚深真实义,成就大悲心,救度众生永离烦恼生死,常住快乐微妙真实。

八苦

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不中用。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

8、五取蕴苦:我们对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聚合)的身心产生执著,称为五取蕴。取是执取的意思。五取蕴刹那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所以是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