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佛经入门:常见到的佛学用语

发布时间:2024-01-14 01:34:02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佛经入门:常见到的佛学用语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姚秦时之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著,梁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分,古藏真经,无此界分。佛讲这本经是说如来的心法,以断疑生信为主,以离相为宗,以无住为本。真空之妙,并不在言语行迹间,实不得已而言之也。所以经旨宏深,很难了悟。若诵经之人不知道经解;看经之人不知道佛言,就是烂熟经文也是茫无所得,更何能谈到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呢?

心经: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一般看到的是唐三藏法师玄状译文。其实心经是一篇哲学论文,是最高佛学的宇宙观。因此,心经没有宗教色彩,任何教任何人士均可诵读,体验经中的智慧 。

金刚:金刚是指金刚石,以不比喻坚利之意,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面觉性不坏

。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

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具体般若说什么可参见):

波罗密: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这苦海。倘能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灭,清净安乐之地,是为到佊岸,就是脱离了苦海。

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马开悟,而明大道。

渐悟: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次第渐修,也可悟入。顿悟与渐悟虽然有区别,但到彼岸是一样的。

一时:佛经中常出现一时,如金刚经中的“一时佛在舍卫国。。。”。拿白话文来解释,“一时”就是“那个时侯”。没有一本佛经记载时间、年龄;佛经都是“一时”这两个字。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什么时候印度人不太注重时间,传统如此。

佛教徒有四众和七众之分。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则是在四众之外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这7种名称均为梵语译音,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最常用的书面称谓。

比丘:又称绊刍、乞士等,特指受过具足戒(比丘戒,约250条)的男性出家人。俗称僧、大僧等。

比丘尼:又称绊刍尼等,特指受过具足戒(比丘尼戒,348条)的女性出家人。俗称尼、二僧等。

佛的称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记不住,就慢慢简略为上述十种名号。此说出自佛说十号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