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无碍禅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始建于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民间东传佛教第一僧”的西晋、后赵僧人佛图澄国师(二三一~三五一)所创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庙之一 ,为十一进计十九殿、两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馆及十七处泉,在建“圆融国际禅修中心”及“五百罗汉洞”,为韩国圆融宗祖庭。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焦作市佛教协会驻地。是“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核心部分。
圆融无碍禅寺(以下简称圆融寺)是中国唯一一处以佛教圆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刹;韩国圆融宗祖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瓷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古瓷窑遗址西北处吕涧山上,吕涧山系南太行余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昔日雏龙谷内谷静幽深,草木茂盛,溪水穿流,花香遍野,百鸟争翠,寺前纳山川于腹内,靠金背而有依,面九莲山天然之屏。左右青龙、白虎,前后朱雀、玄武四象俱现,山泉清烈,仗锡可得,已显十七处护法天龙所献甘泉,实为人间之福地灵山之圣境。
圆融古刹晨钟暮鼓环绕山宇之声,更是为人间福地平添了几分神韵
。故以古人雅称此处为“太行灵山”。 也因由山势所驱,圆融寺也是中原佛寺中唯一一座坐西面东由群山环抱的千年古刹;所谓“圆融”,即“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无碍”,即“心无挂碍,行无所碍”圆融无碍禅寺为十一进计十九殿、两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馆及十七处泉,在建“圆融国际禅修中心”及“五百罗汉洞”。当阳峪瓷窑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包括陈列馆项目,用以展示焦作地区宋金代五十二个窑口珍贵瓷器及标本窑坊;宋代窑坊工艺展示厅项目,用以展现宋代烧瓷制作工艺流程窑神庙项目,充分体现宋金时期当阳峪百姓的文化生活,以重现烧瓷匠人祭拜窑神之传统文化活动;古窑瓷坊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手工烧窑的过程;博物馆还将设置宋瓷研究会及当阳峪窑研究中心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和近现代城市建筑博物馆项目在南水北调景观带内,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近现代城市建筑博物馆主要由近现代英式建筑组成,包括因城市建设而致搬迁的于1918年建设的中原里英式建筑、1909年建成的学生路英式建筑及同期建成的原市房管局院内的英式建筑等。按照文物部门计划,将焦作市内的英式建筑集中于此,形成近现代城市建筑博物馆。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主要集中了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主干渠内的明清民居建筑。
圆融寺创建于五胡十六国的乱世,又历经南北朝的战乱,到北齐时虽仅建寺约百余年,但已经被战火蹂躏得破落不堪。后由北齐御封僧稠国师(公元四八○~五六○年)奉诏盛建。因僧稠禅师当时不但是被誉为“岭东佛教禅学第一人”的高僧,更是中华佛教“官禅”的创始人,故八方善信听闻禅师奉诏恢复昔日祖师道场,皆倾囊倾力相助,所以只用十余载便使古刹重辉。古刹建成后,朱墙金瓦,殿宇巍立,院落重置,常住僧人曾达千余,时人称之为“大河之北中原佛教丛林之首”。按历史记载,僧稠禅师是公元五六○年圆寂的,即使以公元五六○年作为圆融寺重生的年代标记,至今也已经一四五○年了。如此看来,说圆融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实乃名符其实也!
南北朝时期,朝权更迭,时局多变,灵山古刹也未能免去战火之灾。至大唐贞观年间,圆融寺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僧俗大众对僧稠禅师的敬慕与怀念,极为崇佛的唐皇便从府库拨付巨资,同时诏命素宝禅师主持重修祖庭,再兴伽蓝。唐皇还特旨素宝禅师要在禅师初创古刹的习禅传法之处再置宝阁用以供养禅师等身宝像以示敬仰。从圆融寺遗存的唐代汉白玉佛塔及唐代狮虎兽、石虎、石造像等珍贵文物亦可推测出唐时这座千年古刹的兴盛与繁荣。唐朝至北宋,古刹的丰厚历史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因北宋时古刹所处之处(当阳峪)是为宋都开封百万人口供应民间用瓷的窑场
此处窑口可谓是繁盛百里,因而为了窑工这个特殊行业的信仰需求,古刹又一次体现了她的圆融之处。不但以佛菩萨的慈悲来庇佑众人,更是在这伽蓝圣地,容纳了这些手工业者的职业精神寄托,这也正是现圆融寺这个佛教“官禅”祖庭为什么会置有诸如山神、土地、火神等众多民间信仰之神的护法殿的历史缘由。宋代的双塔遗址及有关鲁班井、圣姑泉的传说也似乎印证这段佛道并存的历史。就是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被人们千百年来所传颂的美妙故事。圆融寺在复建当中,常有宋代古瓷片和宋代崇宁年间的铜钱出现。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