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心上莲花:不二法门

发布时间:2025-01-18 02:19:23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心上莲花:不二法门

——传统文化、宗教、量子力学与佛法的交汇

在佛学中,将物质分为地、水、火、风四态。地水风是物质的三种存在形式,亦即固态、液态、气态;火指能量。在这个排序上,为什么要将能量放在物质三界的中间?因为能量与物质不是平行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是固态,亦即地态;在0-100度时,是液态,亦即水态;在100度以上,是气态,亦即风态。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在一定能量的下的状态。而能量,只能在物质中体现。当能量消失时,物质随之湮灭——在华氏绝对零度,亦即摄氏零下273.15℃时,物质是不存在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所谓的物质的能量,所以绝对零度只能是一个理论上的存在。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将质能的转化计算得很精确。物质其实就是能量的存储方式,能量只是物质的物理状态——亦即物质内部运动速度。物质与能量,是一体两面。物质是实态,能量是虚态,一虚一实的相对性地存在,相互依存,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互根。

物质与能量所构成的“色”,与虚空又是相对性的存在。所有的色,都存在于虚空之中。而虚空,是与色相对而产生的。一个方形的空间依赖于方形的物体而存在;圆形的空间,也依赖圆形的物体而存在。我们造房子时堆砌砖头(物质),不是为了得到墙壁,而是为了获得物质包裹的空间;在地上挖一个坑,会凭空产生一个空间。所以说,没有色,也就没有了空;反过来,没有空,也就没有了色。所以色与虚空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体的两面。这又回到了老子的《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色与空构成“界”,也就空间概念。空间与时间,构成世界。世为时光迁流,古往今来,是时间概念;界为上下四方、宇宙洪荒,是空间概念。世与界又是相对性存在。所有的空间现象,都存在于时间之中。镜中容颜,塞外秋霜,都有一个存在的时间点。时间也体现在空间的变幻之中,我们回不到过去,也无法看到未来,而只能觉知到每一个当下的时间切面。我们回不到大唐盛世,甚至回不到一秒前的那个场景之中。回首之际,那个空间断面已经永远消逝了,永不再回来。

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个相对性的存在。比如深度的执着,会让时间变得很慢——被巨痛折磨的人,会感到度日如年;而执着的淡化会带来时间的加速——打坐的人,一坐数天乃至数月,如同一瞬。再如色界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一天相当于人类世界的1600年。爱因斯坦同学很勤奋,又专门熬夜推算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相对时间公式:t=to*√(1-v^2/c^2)。亘古不可动摇的时间概念,瞬间变成了可伸可缩的橡皮筋。“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不再是传说,相对时间公式,给了佛法中描述的六道时间相对性以详细的注解。

我们的经验认为,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实际这是一个不全面的看法

。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之中。世界与心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切世间万象,都存在生命的认知之中。一切科学实验,都需要有个观察者;一切实验结果,都是观察的结论。离开观察,也就是心的认知,就没有实验及实验结果。离了观察者,也构不成世界。而且观察者不同,世界展现出来的景象各不相同。在我们无知无觉中,大象正在以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与十里外的象群交流,蝙蝠在以另一种方式看世界。人鬼在同一空间,所看到的时空完全不同,即使相互穿身而过,也两不相知。

所以说,世界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存在于我们觉知能力之中,不同的觉知能力,展现出不同的世界。物因心立,心因物成。眼前这台电脑,是“我”的视觉、触觉、听觉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而“我”的一切认知概念,都是依赖所观察到的“世界”而存在,离开观察对象,一切概念无从安立。佛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感觉、想法、印象、情感、观念,都是心与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像。心识不能脱离色法独立存在。如佛所说:“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

心法与色法的相互影响,不仅存在于生活体验与哲学的相对概念之中,也能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著名的双缝试验表明,实验者的看法直接决定了光子经过的途径。在这个实验中,色法无定相,心法直接影响色法的运行、甚至影响色法的历史。这世界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存在于我们的看法之中。不同的生命,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世界,看法构成世界。甚至于,我们在看的时候,“我的世界”坚固地存在着;当我们没去关注,“我的世界”就随之坍塌;一念复生,则世界随之再现。这些令人想起《传习录》中的典故:“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以前看这则典故,只当是玄论,量子力学却证明这种说法是客观描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不余欺也、阳明先生不余欺也!

意识这种虚无飘渺的概念,真的要卷土重来,重新占领神圣的物理领域吗?人们总在内心深处排斥这种离经叛道、令人莫名惊诧的想法,但量子力学不断冒出的新的理论与实验结果,反复在验证着这个结论,让人没办法否定。量子力学的发展,可以说直接动摇了很多物理学家的三观,这也许是未来科学体系重建的契机。

科学好不容易摆脱了神创论,从欧洲千年黑暗中世纪走出来了。短短数百年,量子力学与弦论兴起,科学的结论却越来越象玄学,薛定锷的猫论,托马斯的光子双缝,霍金的宇宙……乍一听,活脱脱像神婆的唠叨。世间之事常以出人意表的形式奇异地循环着,只有更雷人,没有最雷人。

色法与心法,是一体两面,构成妄心。如同一只手掌,掌心与掌背是相互依赖,不能脱离对方而存在。这个一体两面,是从同一个源头中产生——本心。这个本心,又叫自性、清净本体、如来藏,佛性……

许多的宗教、哲学与心理学,将本心与妄心混淆了,或走到妄心这一步就走不下去了。这个真妄混杂的心,是那么的宏大与庄严,似乎无所不能,所以一直被误当成本源。这个所谓的本源,在儒家心学中叫天理、或良知,道家谓之为道,唯心主义唯之宇宙本体、绝对意志、自然意志。

一切哲学与宗教,只能仰观道(本源)的宏伟,被动地遵循从道的自然运行。从道家的道法自然,到人格化上帝的道成肉身,再到唯心主义的绝对意志,“道”始终如头顶的苍穹与星空,宏大而遥不可及,从来只能仰观与遵从。不知“道”在当下,一旦再上一着,照破妄心,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大千世界,宇宙洪荒,不过是心中映现的影像。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佛法识自本心,回归当下,将道拿捏在手上,任运自如。如临济禅师所说:“一念心生三界,随缘被境分为六尘。一刹那间,便入净入秽、入弥勒楼阁、入三眼国土,处处游履,唯见空名。”又如虚云老和尚偈言:“两手将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掏碎了遍撒虚空,浑无世相;一棒把千古孽魔打死救活,唤醒来放入微尘,共作道场。”

前面是低到高的推演过程,我们反过来,从高到低再推演一遍:本心妄动,色法与心法相对而生;色法分为时间与空间;空间分为色与虚空;色分为物质与能量;物质分为地水风三态。这一切,都出自一个总源头——本心。一切都是从本心中化现出来,重重叠叠、两两相对而生,衍生出种种世相。佛法是不二法门,一真法界。迷在二法之中,则枉被物转,轮转六道。一旦识自本心,照破二法,世界就是自己手上,出入自在,生灭自如。如佛所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