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宁波市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给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在宁波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宁波佛教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 开发价值 开发研究
1 序言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种文化现象。始于东汉末年的宁波佛教,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四明学派、儒商文化、海洋文化、河姆渡文化和佛教文化构成了宁波文化五分天下的态势,作为其中之一份的佛教文化是宁波历史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宁波寺院众多,高僧辈出,佛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培育宁波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宁波市文化大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宁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
宁波是佛教东传的圣地,其影响远播海外。市内古寺名刹星罗棋布,蔚为大观,市区的保国寺、七塔寺、宝庆寺;慈溪的五磊寺、金仙寺;鄞州的天童寺、阿育王寺、金峨寺;奉化的雪窦寺、岳林寺等等构成了一个寺院林立、高僧辈出的佛教胜地。在这号称 东南佛国 之地,蕴藏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2.1 佛教建筑文化 宁波的佛教建筑以其历史悠久,别具匠心而闻名。阿育王寺整个建筑规模庞大,结构古朴,楼阁轩敝,飞檐雕梁,是一座富有民族风韵与山川形色相和谐的建筑群。殿内佛像金碧辉煌,形态逼真。天童禅寺依山而筑,层层递升,高低错落,逐殿登高,气势轩昂,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其主体殿堂大佛殿为清式形制崇阁崔巍,庄严宏敝,堪称建筑精品。而保国寺更以其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和精妙绝伦的无梁殿吸引着游客前去欣赏观看。
2.2 佛家饮食文化 佛家饮食的原料以蔬菜、果品、食用菌、豆制品、植物油为原料,不加荤腥,味道鲜美。宁波诸多寺庙内都具有宁波特色的煎豆腐、雪菜炒竹笋配以四明山区出产的野菜、蘑菇等等素食餐饮,其浓郁到地方小吃特色和纯正自然的口味让游客体会到宁波饮食文化的点点滴滴。
2.3 佛教诗词文化艺术 宁波市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也为宁波市的佛家增添了不少诗词歌赋。如阿育王寺内,王安石、苏东坡、董其昌、康有为、梅调鼎等名流多盘桓于此,题诗作词,留传后世。至今存于寺内的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石刻计五十余方,其中不乏精品。有唐范的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苏轼书《宸奎阁碑铭》、宋张九成书《妙喜泉铭》,历代推崇备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3 宁波市佛教文化的开发价值
3.1 提升宁波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正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指出的 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 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 经济产业。 通过深入挖掘和深度开发宁波市佛教文化资源,将大大加快宁波旅游文化的建设步伐,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改善社会文化环境。
3.2 促进佛教文化保护,推动佛教旅游的永续发展 开发宁波佛教文化资源,将有力地促进佛教文化事物的保护和佛教艺术的挖掘整理,建设和发展佛教文化景点、建立寺庙重点保护单位也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随着旅游开发的逐步深入,可以相应建立佛教文化研究所等,对各种佛教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挖掘出佛教旅游的新亮点,为宁波的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
3.3 增加文化交流,拓展客源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我国佛教旅游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 佛教旅游热 席卷全国。大批游客以高度的热情参与了形式多样的佛教旅游活动,旅游界和佛教界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佛教旅游项目的开发中,时至今日,佛教旅游仍热情不减,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宁波佛教文化的开发,促进国内外游客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宁波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以及山水文化等,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向往宁波,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不断扩大宁波旅游的客源市场。
3.4 满足游客旅游需求,丰富人民生活 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紧张的工作节奏、残酷的生存竞争,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寻找人与人之间的朴素与真诚,寻找生活的闲适温馨、丰富多彩。而通过佛教修禅也即通过静坐修心可以使人的烦恼得以排除,痛苦得到解脱。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禅宗思想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保持内心平衡与精神自由的内向的精神修持方法。因此,通过佛教文化旅游,游客可以直观的感受、认识到这种平和的思想。此外,佛教爱寺庙一般建在山水之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游客可以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对旅游者产生了难以抵御的吸引力。
4 宁波市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4.1 加强区域合作互动,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发展宁波佛教文化旅游,必须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同区域内的合作
。浙江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许多名城、名镇及其边缘地区都有甚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佛教文化遗存正是历史文化遗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已成为该地的一种特色。如果将宁波的佛教文化旅游与周边的新昌大佛寺,天台国清寺、高明寺、方广寺,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舟山的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悲济寺,绍兴的嘉祥寺,建德的大慈岩悬空寺,温州的江心寺等佛教文化资源连成一个网,那浙江将成为名符其实的 东南佛国 ,宁波将成为中国佛教文化城。而佛教文化游将成为新世纪宁波旅游业新的增长点。4.2 选准 亮点 ,打造三大佛教文化旅游区块 选准 亮点 区域,实施集中开发,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国内外发展旅游的重要经验。发展宁波佛教文化旅游,可根据资源品位、特色及区位优势,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区块。
一是四明山区块,四明山脉山势苍茫,景色诱人,千年古刹阿育王寺和天童禅寺就埋藏在这一片郁郁葱葱之间。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诏定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它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为风光秀丽,殿宇巍峨,还因为历代文人墨客至阿育王寺瞻仰者络绎不绝,王安石、苏东坡、董其昌、康有为、梅调鼎等名流多盘桓于此,题诗作词,留传后世。而天童禅寺则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迄今已有1690余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三山。天童禅寺保存着自宋以来石刻碑碣60余方,其中如宋代宁波第一状元张孝祥所书的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以及清顺治、康熙、雍正的赦命碑文等等都名闻遐迩。这一区块以其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为主基调,可以充分挖掘其千年古刹、巍峨建筑、诗词歌赋等旅游资源,开发相对应的佛教文化旅游产品。
二是市区区块,宁波市内拥有诸多寺庙,其中以七塔禅寺最为著是宁波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寺院,为浙东四大丛林之一。这一区块以浓厚的观音文化气息为主题。可以充分挖掘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文化内涵,开发相应的观音文化旅游产品。
三是溪口雪窦山区块,雪窦山青峰环列、泉瀑争鸣,有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泉声 之胜,雪窦寺即处于此。雪窦寺创建于晋,兴盛于唐宋,历来高僧辈出,香火兴旺,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更为重要的是,雪窦寺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大慈弥勒感应道场所在地。因此,可以充分把该区域的佛教文化旅游定位为朝拜弥勒为主题,借助奉化溪口为慈安和尚(弥勒佛的应身)的出生、成道之地,利用雪窦寺弥勒道场的优势,大力开发一系列弥勒文化旅游产品。
4.3 处理好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 佛教文化旅游的精髓在于直接接触和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因此,很多到佛教文化景点游览的人都抱着猎奇心理,希望对出家人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有所了解,对各种宗教仪式及所包含的意义有所了解。同时也有许多人希望通过敬香拜佛等活动达到消灾祈福的目的。在这种好奇和追求幸运等多种心态的驱使下,旅游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角色转换,他们的行为都给佛寺等景点带来了影响,使佛教活动场所和佛教文化景点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处理好旅游活动与正常宗教活动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把握好度的问题,旅游者云集,香火旺盛会给佛寺带来发展机会,但不能影响和干扰佛寺中按传统和规则运行的活动;佛寺活动严谨规范又可以提高名声,吸引更多的游客。靠坑蒙拐骗等手段也许会获一时之利,但从长远看却会毁了佛寺发展的根基,也毁了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因此,对于宁波市的宗教旅游来说,既要利用发展机遇,也要维护宗教的纯洁性,使之能健康发展。
4.4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佛教文化资源保护 宁波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坚持保护、利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严格遵循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的方针,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提高开发的综合效益,从而形成 保护 开发 保护 良性循环,创造出和谐的生态效益。就目前而言,应尽快出台宁波市寺庙建筑、佛像雕塑、周边自然资源等的保护政策,划出相应范围,逐步恢复原貌,要切实加强佛教旅游规划的管理工作,以规划管理为突破口,建立正常的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机制。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