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的人如何调和食、眠
修习止观的重点是要修心,使身、心合适,则易生禅定。要调和身心,必须善调五事。五事中饮食与睡眠,在未修禅观时及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调节。身、心、息三事,是于坐禅用功时调节,使心能安稳入道。身心为什么要调和呢?佛陀说:「修行如调琴,琴弦太紧了,容易断掉;琴弦太松了,弹不出声音;要能不紧不松,才能弹出优美的曲调。」调和五事也是如此。
调饮食:饮食的多寡、性质,间接会影响身心的调和。古德云:「*轮未转食先转。」坐禅的人,吃得太饱,容易导至百脉不能畅通而昏沈;吃得太少,身体虚弱没力气,精神无法集中。所以,坐禅之人应以七分饱为宜。
在食物方面,少吃炸、煎等容易生火气的东西;而且,习禅的人,最好能吃素并戒五辛为佳。「五辛」指: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小蒜)、兴渠,这些含刺激性的食物,是不宜食用的。所以坐禅的人,应以清淡、适量为佳。饮食能定时、定量,食后适当经行跑香,对调和色身是有帮助的。
调睡眠:眼睛以睡眠为饮食,适当的休息,才有精神坐禅。睡眠是一种无明惑,睡的过多,则心神暗蔽,增长愚痴;睡眠不足,心念不容易集中;适当的睡眠,对坐禅的人是很重要的。有人说,坐禅可以提神养气,消除疲劳,这是对老参的人说的。对初学的人而言,一上座要调和身心时,常会出现昏沈的现象,人一旦昏沈,就会影响坐姿,易得禅病。初学禅坐的人,应该精神状况好的时候,再行打坐,功夫比较能得力。
佛陀教我们睡眠时,应「右胁而卧」(吉祥卧),把左脚迭在右脚上,左手平放在左脚上,这样的卧姿,能帮助身体的新陈代谢而安眠,对身心是有益的。经中也说:初夜(晚上六点到十点)、后夜(凌晨两点到早上六点),应常行精进;中夜(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应好好休息。同时睡眠时,应提起正念、作光明想,或念佛、念法、念僧,使梦中容易醒觉,也不会有烦恼。这样的睡眠习惯,也是一种好的修持。
故,「饮食知调节,睡眠不过量。」对习禅的人,调和身心是有极大帮助的。{11}
2004.04.15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