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极贤之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发布时间:2023-03-12 15:40:17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极贤之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一

  佛为兜率天子时,三十三天(Tavatinsa)中有一干达国,国王名叫极喜,他经常对帝释天奏乐供养。兜率天子观察因缘后,降临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间投胎,不久他将会降生,对南赡部洲众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应到人间去投胎,将来也能得到甘露妙法。”极喜国王说:“帝释天呀,我正忙于音乐,暂时没有时间,以后有空再说吧。”他没有去。

  此时有外道自然派的行者名极贤,当地的很多人们对他象阿罗汉一样恭敬供养。在他所住的城边有一无热恼的大海池,池中的天龙及众神也恭敬他,他有时到海边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时到海边的昙花园里观赏。此时,世尊已降生于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大菩萨已降生了,我们应该去供养他。”极喜又对帝释天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于音乐,没有时间,以后再去吧。”世尊降生后,依世尊的功德,昙花园里的很多昙花开始发芽生长。当昙花开始发芽时,这个外道想:在我祖先的遗言里对昙花盛开有两种说法:一是有转轮王出世,二是有如来出世。而此时昙花已发芽,马上会盛开,这是自己的福报所显现的吧?他心想:我可能是转轮王或是佛。他暗自得意。

  这时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后,就发心到森林里去修行。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我们的大菩萨观察老病死的痛苦后,到森林里去修行了,我们应该去亲近他。”极喜又说:“帝释天呀,现在我忙于音乐,以后有机会再去吧,现在还不能去。”

  后来,世尊于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菩提果位,为很多众生转法轮。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世尊现已开始为众生转法轮了,我们也应该去听法吧!”极喜仍旧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于音乐,暂时不能去。”(译者:有些人,别人劝他来学院,他总说:“不行呀,我现在还要上班,以后再去吧。”可很多人中间就已经死了,所以,求法应立即求。)

  世尊转法轮时,昙花园里昙花已全部盛开,香气遍满一由旬左右,这时自然派的外道极贤以为肯定是自己福报所显现。

  后来,世尊到处广转法轮度化众生,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象鹿野苑、王舍城、舍卫城、嘎雅过日等先后度化了五大比丘,八万天子,目犍连和舍利子以及他们各自的眷属二百五十等人。时舍卫城有一沙弥(Samanera),证得阿罗汉果位,具有种种神变,他依靠神变到各个地方去采花摘果,供养僧众(Sangha-dana)和自己的堪布。有一次,他到无热恼海池旁边去准备找水果,被外道极贤看见了立即呵责:“这是我的地盘,你不能到这个地方。”沙弥说:“这不是你的地方,这是我们公众享用的地方,你不能擅自独用。”外道与沙弥都说是自己的,由此而僵持不下,后来外道极贤说:“既然如此我们比赛神变,谁的神变厉害,地盘就算谁的。”结果外道极贤输了,沙弥便到花园里去自在地享乐。

  此时,世尊的度众事业将圆满,准备趋入涅槃,便到了俱舍拉城市,(译者:泰国有佛涅槃时的像,北京卧佛寺的身像一样,当时我看到佛的身像很痛苦,实在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时佛想:我一生中该调化的众生基本上已调化了,现在还有最后两位,一个是三十三天(Tavatinsa)的极喜,一个是昙花园的外道极贤。世尊思维:三十三天(Tavatinsa)的极喜比较傲慢(Atimana),他肯定不会下来,我干脆上去度化他。(译者:所以,法王如意宝(Cinta Mani)出去时有这样的意义,有些高僧大德、居士到我们学院来听我们传法,他们没有这个缘份;而法王出去时,他们就可以得到调化。)到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干达国王极喜的宫殿门口,世尊又想:极喜是很傲慢的,如果没有化现另一身相,直接显示自己身相的话,他肯定不会恭敬。故世尊幻化成另一干达国王的身相,手拿绿宝石的千弦琵琶对极喜说:“我们赛琴吧。”极喜听到后,一看是与他同样的人,马上想通过比赛折服他,便喊他进来,二人都拿着一样的千弦琵琶,开始比赛。比赛中,极喜的琴弦断了一根,照样能奏出不变的妙音,佛陀化身的琴弦断了一根同样能奏出妙音,直到最后,只剩一根琴弦时,他们都仍能奏出妙音,但没有琴弦时,佛陀化身依然能奏出不变的妙音。极喜却不能奏出妙音了,他的傲慢倏然消失了,心想:琴弦一根也没有了,他竟然仍能弹出妙音,便对佛的化身‘极喜’生起了欢喜心。这时,世尊才把自己的身相显现出来。极喜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敬信心,于佛前恭敬祈求传法,佛陀也根据他的根基意乐,传了相应的法,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

  极贤之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二

  外道极贤,此时看到昙花已全部枯萎,心里生起了很大的痛苦,心想:我原来身体很好的时候,昙花全开得很好,我现在已一百二十岁了,而昙花也渐趋枯萎,看来,我肯定会在短时间内去世了。他心里非常忧愁、痛苦,不禁恸哭起来。这时,有一个对他生欢喜心的天人告诉他:“你不要忧伤,昙花盛开不是因你的福报因缘而来,这里是金轮王的地方,金轮王或佛陀出世时,昙花发芽;金轮王开始执政或菩萨现证菩提时,昙花完全盛开;金轮王逝世或如来涅槃时,昙花枯萎。昙花的绽开、凋落非依你的福报,而是依释迦牟尼佛的福报而显现的。释迦牟尼佛要在今晚趋入涅槃,故昙花枯萎了,你不要这样痛苦、忧愁,也不要这样哭喊。”他听到后心想:我心里有许多疑惑,而佛陀今晚欲趋入涅槃,我应马上去亲近、拜见佛陀,佛陀一定能解除我心里的许多疑惑。便立即前往俱舍拉城。此时,世尊的色身在这里,阿难尊者在门外守护。外道极贤从很远的地方看到了阿难尊者,便祈求:“我听说佛欲入涅槃,而我有很多疑问请教佛陀,我相信佛陀能断除我的疑惑,如果不是很麻烦的话,祈求尊者一定允许我拜见佛陀。”阿难尊者观知世尊的化身还没有回来,所以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外道极贤进去拜见。极贤再三祈求进去拜见世尊,阿难尊者告诉极贤:“你不要这么作,佛陀现在身体不是很好,你不要去麻烦佛陀。”极贤又再三祈求:“尊者,你不要这么说,因佛出世极难得,佛陀马上要入涅槃,如今若没有见到世尊的话,很可惜。我心里有很多疑问,无论如何,如果不是太麻烦的话,请尊者给我一个机会去见佛陀。”阿难尊者再三劝阻,极贤仍再三祈求。此时,世尊已从三十三天(Tavatinsa)返回,佛有天耳,知内外声音,听到阿难把极贤挡于门外,佛告阿难:“让他进来吧,我接见外道是最后一次了,我用‘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传比丘戒也是最后一次了。”阿难应诺,把外道极贤带了进来。极贤十分高兴,于世尊前恭敬顶礼,并请问世尊:“现在外道有六大宗派,各有不同观点,请世尊开示,他们哪些是对的?”世尊告极贤:“我从二十九岁出家精进修行至今五十多年,已度化了很多众生,对法和非法能无误取舍,象我们这样的法门,外道确实是没有的。”世尊对极贤详细讲了八菩提支的很多教言,讲完后,外道极贤的一切障碍、疑惑和邪见,已全部断尽。得到无垢法要,他又在阿难尊者前祈求:“尊者是佛陀最主要的弟子,我愿在佛陀教法下出家,请尊者摄受。”阿难尊者便去世尊前祈求:“外道自然派的极贤愿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受持具足戒,请佛陀慈悲摄受他。”如是祈求后,世尊便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为极贤传了比丘戒,又传了一些教言。刹那间,极贤成为身著法衣,手持钵盂的出家人,精进修持,获证阿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相等,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的功德。这时,他想:佛陀今晚示现涅槃的话,我住世也无意义,不如提前趋入涅槃好一点(罗汉生死是自在的)。我应该对自己的身体作五种加持后趋入涅槃,他发愿:我于佛前趋入涅槃后,一、所有外道皆无法接近我的遗体,若外道来时我的遗体周围有大水围着,使他们无法靠近;二、若内道道友来则可以接近我的遗体;三、我的遗体内道者能抬动;四、外道抬不动我的遗体;五、火化(Sarira Nissanda)时,内道派梵净行者能把我的遗体点燃和熄灭,而外道派无法作到。他作了五种加持后,即趋入了涅槃。很多人听说极贤涅槃了,外道派说是他们的尊者,在路边、街头、各个地方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准备迎回他的遗体;但佛教内道说是自己的尊者,二派争执相持。后来佛教内道人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亲自来把他的遗体抬走吧。”外道过来时,极贤尊者的遗体周围全是大水,他们无法靠近;佛教内道梵净行者去时则可以靠近。他们对外道说:“看,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什么进不来?现在依靠我们的加持,你们进来吧。”外道们依靠内道者的加持,得以接近尊者的遗体,进来后,内道者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就把尊者的遗体抬走吧。”但外道千百万人也抬不动,内道者又说:“你看,这不是你们的尊者吧,如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什么抬不动?”内道者便轻松地抬起了尊者的遗体去火化(Sarira Nissanda)。到了火化(Sarira Nissanda)场,内道者又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请你们把尊者的遗体点燃吧。”但外道怎么也点不燃,内道者又说:“不是你们的尊者,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为何点不燃?你们看着我们点燃。”他们边说边引起了火,火燃得正旺时,内道者对外道们说:“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用牛奶把火熄灭吧。”但外道怎么也熄不灭。内道者又说:“你们看,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我们可以用牛奶把火熄灭。”他们边说边用牛奶把火熄灭了。“如果是你们的尊者,你们可以把骨灰拿去供养。”但外道怎么也看不见骨灰。内道者说:“说明不是你们的尊者,是我们的尊者,我们供养。”说毕,内道梵净行者把尊者的骨灰拿来作了各种各样的供养。

  极贤之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三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印度鹿野苑有一位直智国王,他手下的一位大臣生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⑴,大臣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依其种姓取名迦叶,大臣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后来相士对迦叶预言:‘这孩子如果出家将成为如来正等觉,若在家则是转轮圣王。’当时,有一个小时候就与迦叶要好的婆罗门孩子无忧,听到相士的授记后,觉得自己要与他生生世世在一起,便告诉迦叶:‘您将来去森林中苦行的话,不要舍弃我,一定要带我去。’迦叶心里想:在涅槃时我不能舍弃他,但现在我不能答应他。于是在表面上答应了他。迦叶观察到人生的老病死之痛苦,便发心到寂静的森林中去修行。无忧童子知迦叶没带自己一起去便很生气:‘迦叶这么不守信用,本来答应带我一起去森林中修行,为何现在把我舍弃了?’几年苦行后,迦叶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便回到鹿野苑为众生转法轮。直智国王准备了各种甘美的饮食祈请迦叶佛去应供,并在迎接的道路两旁布置了各种花、香、伞盖、幡幢等,隆重地将迦叶佛迎请到王宫,敷起高座,请佛入座。此时,无忧听说迦叶已证得佛位回到了鹿野苑,并且接受国王恭敬供养。虽然心里很想亲近迦叶佛,但因旧怨未消不愿意去迦叶佛面前,只是站在远远的地方观看。迦叶佛知道无忧没来亲近自己,便遥伸右手,如象鼻一般把无忧拿到自己身边,问:‘无忧,你为何不来见我?为何不来亲近我?’无忧说:‘佛陀,您本来许诺带我一起去森林,可后来您独自去了,我心里对您生气,所以就不来亲近您。’迦叶佛告诉他:‘你误会了,我当初的意思是在涅槃时不舍弃你的。当时,把你带到森林中苦行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的缘起成熟了,你自己发信心吧。’无忧此时才解开心结,他对迦叶佛祈求:‘佛陀,我愿在您教下出家受持比丘戒,祈请开许。’迦叶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传了比丘戒,又传他一些相应的教言。但无忧非常懈怠,没有精进修持。迦叶佛对他宣讲了寂静处的功德,让他去一个寂静处修持,他遵从佛意住了很久。后来,迦叶佛圆满了一生的弘法事业,准备示现涅槃。这时,很多天人互相告曰:今晚中夜,如来正等觉迦叶佛要趋入涅槃。也对无忧说了,他听后非常痛苦,心想:我虽然在佛陀教下出家了,但什么境界都没得到,非常惭愧,而今佛陀即将涅槃,不得不离开他,内心的痛苦无法形容。天人对他说:‘不要如此痛苦,我带你去佛陀那里,对你今生会有很大意义的。’天人便把寂静处的无忧带到迦叶佛处,迦叶佛观察他的根基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之后,无忧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此时,他想:佛陀中夜入涅槃,我还是先趋入涅槃好一些。便先于佛取涅槃了。带他来的天人想:无忧能趋入涅槃是我带他来得到加持的缘故,以这个善根愿我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在佛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要先于佛趋涅槃。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他当时是发如是的愿,今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先于我而涅槃。”

  世尊复告诸比丘:“还有另外的一段因缘。在很早以前,森林中有五百仙人,附近有一位天人,对仙人特别恭敬,尽力地保护他们。当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akucchandha Buddha)出世,主持了一次较大的法会,天人也去参加了法会,他听到佛陀的声音后,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回来后,对五百仙人宣说了佛陀的种种功德。五百仙人听说后,对俱留逊佛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祈请天人带他们去拜见佛陀,于是天人就带他们去了。这五百仙人遥见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庄严,心里顿时生起了胜于十二年禅悦的欢喜心,他们亲近如来,恭敬顶礼,祈求谛听佛陀的教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基意乐,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仙人全得到了无来果位。他们又再三祈求俱留逊佛,愿出家受具足戒。俱留逊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语给他们传授了比丘戒,并传授了教言,五百仙人摧毁了萨迦耶见,灭尽了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齐赞他们的功德。俱留逊佛圆满了一生度化众生的事业,准备趣入涅槃,五百比丘觉得:于佛后涅槃没太大的意义。故于佛前先趋入涅槃。此时,天人觉得:此五百仙人能得涅槃全是凭我的引导,我愿以此善根在象俱留逊佛一样的如来前,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先于如来趋入涅槃。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这位天人就是现在的极贤。以其愿力成熟故,今生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位,而且先于我涅槃。”

  极贤之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四

  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以何因缘极贤在临终前得佛救度,并证得罗汉果位?唯愿为说,吾等乐闻。”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同样的因缘。诸比丘,那是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因为他有一匹宝马(宝马具有他人无法伤害主人的能力),很多国家都对他束手无策。因此,他通过各种手段对一些小国横征暴敛。后来,宝马去世了,消息传到黎宏国家,很多人特别高兴:以前梵施国王拥有宝马,我们对他束手无策,现在宝马已失,便可以伺机报复。梵施国王也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不敢迈出皇宫半步。后来,国王听说从北方来的马贩子贩来一批马,便对手下几个擅察良马的人说:‘各位,听说现在北方来了一批马,其中肯定有宝马,你们去观察,如果确实有,就把宝马连同所有的马匹全部买来。’他们遵命去观察,确有一匹宝马。回禀国王后,国王非常高兴,赏给马贩子很多银两,将全部的马匹都买下了。国王又得到了宝马,也不再惧怕他人的报复了。一次,他乘着新买的宝马去公园里游玩,黎宏国家的人们听说了很高兴,他们也不知道梵施国王又买了新的宝马,便率领四大军队将整个公园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梵施国王正在公园里快乐地游玩时,突然发现被围,便惊慌失措,舍弃了所有的随从,只身匹马往回逃。而公园的四周,除了一个花池与横栏以外,全都兵马密布,梵施国王决定越池而逃,黎宏国的军队知道后,马上万箭齐发射向花池,箭射中了宝马,宝马内脏俱出。国王知道宝马已身负重伤,心里非常恐惧,想是难以逃命。宝马知道国王此时的恐惧心理,就告诉国王:‘国王,请您不要害怕,我虽已身负重伤,但没把您送回皇宫之前我是不会死的。’国王听后才得以安心。宝马忍着巨痛,一直坚持把国王送回皇宫才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匹宝马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现在的极贤。当时我就是在他面临死亡的怖畏时解救了他,遣除了他的怖畏,今世我也是在示现涅槃前度化了他,解除了他的轮回之苦,使他得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另外,还有一段在我临死之时度化他的因缘:是在很早以前,掌管那嘎哇札城的耳朵国王,喜好打猎。有一次,耳朵国王率四大军队去森林中打猎,他发现了河边自由自在生活的五百只野兽,立刻令四大军队包围群兽,准备将他们全部擒杀。群兽知道被困,都很绝望,便四处乱窜,却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处,它们决定越河而逃,但个个身体矮小,都没有能力越过那条河。只有兽王,体大力强,它心里想:只顾自己逃命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借我身体来度大家。便对群兽言:‘各位,请不要慌乱,现在河这边没有军队,我卧在河里你们踩着我的身体跳到对岸,就有逃脱的希望。’说毕便走进河里,让群兽踩着它的身体度河,到最后一个野兽时,兽王已奄奄一息。这个野兽很担心自己不能逃脱,兽王便安慰它:‘你不要害怕,待你们全部解脱困境,我才会去的。’最后一只野兽也安抵彼岸了。诸比丘,当时的兽王就是现证得菩提的我,最后得救的一只野兽就是现在的极贤,其他的野兽是以前度化的仙人。当时也是我除其怖畏,解救了它们。现在,也是我在临近涅槃之际度化了极贤,除其生死之畏,令得圣果究竟之乐。”当时,世尊问阿难:“你有没有看见很稀有的事?”“世尊,阿难看见了。”“阿难你看见了什么?”“阿难看见了世尊幻化另一身去其它地方度化众生了。”“阿难,是这样的。为了度化众生,我将色身留在俱舍拉城,另一个幻化身去三十三天(Tavatinsa)度化极喜了。在临涅槃之际,有两个必度众生,一是天上的极喜,一是人间的极贤。极贤易化,而极喜傲慢放逸,故我亲临三十三天(Tavatinsa)调化他。”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极喜造了什么业转生为三十三天(Tavatinsa)的干达国王,擅奏乐器?又造了什么业令世尊欢喜?请为演说,吾等欲闻。”佛告诸比丘曰:“此乃他前世愿力之故。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当时,有一位擅于弹奏的琴师从南方来到鹿野苑,鹿野苑的直指国王对他特别器重,象对待大阿罗汉一样地作了各种供养。因国王对他欢喜的缘故,他在财富等各方面都很圆满,在鹿野苑常住,并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鹿野苑有一位非常贫穷的居士,他看到这位琴师过着圆满舒适的生活,也觉得弹琴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心里很羡慕。心想:我将来能象这位琴师一样该多好!这位居士,他皈依佛门,一生守持净戒,在临终时发愿:以我皈依持戒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成为擅长弹奏的干达国王。(注:在藏史的记载中,干达国王是极擅长音乐的,故妙音天女有时也称为干达国天女。)或成为特别擅长音乐的人;(师言:这里大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修行人无论耳闻目睹到世间什么样的荣华富贵、奢侈享乐都不能生贪执羡慕之心,更不能这样发愿。发这些有的漏愿都是错误的,如发愿作巨富天人等。因为我们出家人一边作无漏的功德,一边回向发愿,愿很容易成熟,这样以无漏的功德实现了一个有漏的心愿,岂不太可惜了吗?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大恩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Cinta Mani)等诸多传承上师都往生了极乐世界,他老人家得到菩提金刚授记后,一心一意猛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发其它的愿。我们还可以依据《普贤行愿品》、《大圆满愿词》而发愿,不能发、更不要发世间有漏不究竟的、无利自他的愿。不要象这位琴师一样贪图享乐,帝释天怎样都劝不动他去拜见世尊。今生我们藉往昔的福德幸遇如此殊胜的妙法甘露,得到一些无漏的功德,我们一定要发愿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全知麦彭仁波切曾教言:我们凡夫以信愿肯定能往生。往生极乐世界后,再来度化众生也很方便,对自他利益极大。应该把我们听闻、宣讲《百业经》的功德,回向我及一切有情无间往生极乐世界。以此短暂的人生所积的一切功德,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同生极乐国。)他还发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应化世间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贫穷的居士就是现在的干达国王极喜,以其愿力成熟故,他今生有如此之果感,又因我与迦叶佛的功德、事业相同故,今在我前,令我欢喜。”

  极贤之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五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临涅槃时显现感受痛苦?惟愿为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为度化众生也显示感受痛苦。在很早以前,吐美佳城有位胜者国王,他的王妃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王子,他们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胜利,用牛奶、酸奶等各种食物喂养着。他很快长大了,学习并精通了五明等一切世间法。后来,胜者国王告诉他说:“你现在应出巡体察民情。”小王子遵命于父王,便率众眷属出巡。不久,胜者国王突患重病,多方治疗皆不见效,不久就驾崩了。大臣速派人禀其父王驾崩,请王子速回宫中。可王子不愿回宫,并告诉大臣说:‘如果你们能行持十善,我自会回宫,否则,本人绝不会回宫的。’闻此,诸大臣立即颁布国内行持十善的条令,再请太子回宫,并发誓一定行持十善,太子这才肯回宫,继王位执国政。这位年青有为、正直慈悲的胜利国王常积资粮,作广大布施,求衣者施衣,索食者施食,并随缘布施象马等各种财富资具,他一直坚持这样的善举。奉行十善的人越来越多,行善者老死后即生天上,天人越来越多。帝释天想:为何天人增多了?人间是有佛陀,还是有金轮王出世?因天人增多只有如来出世与金轮王执政两个原因。这样思维之后,他又作了观察,才知道不是这两个原因,而是胜利国王实行仁政,令人们奉行善法,故天人增多。顿时觉得胜利国王如此行持无上菩提非常了不起,但他又转念一想:胜利国王的誓言是否坚定,如果坚定应该供养他,如果不坚定应该鼓励他。想毕,帝释天就变幻出很多乞丐和贫者来到人间乞食,他们祈求大臣:‘我们这么多人无衣无食,国王能否摄受我们?’大臣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答应满足他们的衣食,可他们祈求:‘我们不需其它的饮食,只需人的鲜血。’国王听后想:他们一定是非人,而不是真正的人。但为满足他们而杀害其他的众生是不应理的,我是行菩提道的人,唯有以自身的血肉来布施他们。国王便问他们:‘杀害其他众生是不可能的,我以自身的血肉来供养你们好不好?’他们听了很高兴,国王便抽出自身的鲜血供给他们,一块一块地割自身的肉来供养他们,同时胜利国王发愿:以此善根,愿世间无明愚痴增上的众生得到无上正等觉的果位。如此,幻化的乞丐和贫者都得到了满足。帝释天很内疚心想:我现在已给菩萨添了很多麻烦,应该加持他身体恢复。本来天人的甘露能加持人的身体马上恢复,但此时帝释天已无能为力。为了让菩萨生起欢喜心,帝释天便问:‘您供给我们血肉会不会不乐意或生后悔?’胜利国王说:‘我割自己的肉,抽自己的血没有一点不乐意和后悔,我一念及地狱、饿鬼、傍生之苦,更加使我生起悲心。’‘您这么说我们不太相信。’‘如果你们不信,我可以发誓,以菩萨和三宝的谛实力,若我对布施自身的血肉有一点不悦和后悔,则愿我身体不要恢复,若我对此无有丝毫的不悦和后悔,则愿我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在发愿的刹那,胜利国王的身体已恢复如初。帝释天见此,非常高兴,便显现出自己本来的身相,于国王前顶礼、合掌作如是言:‘大菩萨,我给您添了很大的麻烦,请您谅解,我不是真正的乞丐贫民,而是帝释天。’说毕不见了。诸比丘,当时的胜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为了度化众生也是显现了痛苦,今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注:⑴  八十随好:  1)指爪狭长,薄润光洁2)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3)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4)手足光泽红润5)筋骨隐而不现6)两踝俱隐7)行步直进,威容齐肃如狮子王9)行步安平犹如牛王10)进止仪雅宛如鹅王11)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12)肢节均匀圆妙13)骨节交结犹如龙盘14)膝轮圆满15)隐处之纹妙好清净16)身肢润滑洁净17)身容敦肃无畏18)身肢健壮19)身体安康圆满20)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庄光净21)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22)腹形方正、庄严23)脐深右旋24)脐厚不凹不凸25)皮肤无疥癣26)手掌柔软足下安平27)手纹深长明直28)唇色光润丹晖29)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30)舌相软薄广长31)声音威远清澈32)音韵美妙如深谷响声33)鼻高且直,其孔不现34)齿方整鲜白35)牙圆白光洁锋利36)眼净青白分明37)眼相修广38)眼睫齐整稠密39)双眉长而细软40)双眉呈绀琉璃色41)眉高显形如初月42)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就43)两耳齐平离众过失44)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45)额广平正46)身威严具足47)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48)发香洁细润49)发齐不交杂50)发不断落51)发光滑殊妙,尘垢不著52)身体坚固充实53)身体长大端直54)诸窍清净圆好55)身力殊胜无与等者56)身相众所乐观57)面如秋满月58)颜貌舒泰59)面貌光泽无有颦蹙60)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61)诸毛孔常出妙香62)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63)相周圆妙好64)身毛绀青光净65)法音随众,应理无差66)顶相无能见者67)手足指网分明68)行时其足离地69)自持不待他卫70)威德摄一切71)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72)随诸有情,乐为说法73)一音演说正法, 随有情类各令得解74)说法依次第,循因缘75)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76)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77)相好,有情无能观尽力78)顶骨坚实圆满79)颜容常少不老80)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卐字)。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