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梵文网

学诚法师:开示之“法无高下,对机者良”

发布时间:2024-08-18 01:35:48作者:金刚经梵文网
学诚法师:开示之“法无高下,对机者良”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前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一者契理,二者契机。学诚法师言:“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应病与药,故法无高下,唯应机为要。无论念佛、诵经、念咒,关键在于专一、恭敬、深信,只要把握这点,无论念佛、诵经、念咒,皆得大益。”

A、佛说法,是大家都能够受用的,是能够普应群机,就是你大根大器的人,你听了以后大彻大悟,你小根小器的人,他听了以后也是能够得益。---《百法明门论》学诚法师解析

B、佛法的珍贵在于契理契机。更多的时候,不是众生难调难化,而是说法者不契机,悲心、智慧不够。因此,度众生需要慈悲、智慧,和善巧方便。否则以自己的一套要求人,则将人拒之门外,必须结合人的根性,法才弘得开。---《学诚大和尚侧记》

C、网友问:佛教里有两句经常听到,一句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还有一句是真实不虚,这两句怎么去权衡,怎么去理解才不矛盾?

学诚法师答:佛法讲究契理契机,对不同的人开示的重点有所不同,就好像药一样,对不同的病人用不同的药。学习佛法,不是单纯分析“药”,更要紧的是知道自己是什么病。

D、网友问:师父,昨天看到解释中国禅和印度禅的文章,说二者一求“慧”,一求“定”。而在佛教简化中而生的净土宗《阿弥陀经》念佛观的法门不又是在求“定”吗?是不是佛教的简化其实就是为了扩大传播并满足世俗需求,进而简化为只求“定”,而淡化了“慧”的修为呢?那这样不又违背了简化后求“禅智”的目标吗?

学诚法师答:不同的经典,是佛陀在不同的因缘下,对不同根机的弟子所讲的,强调的修行重点有所不同,不能生搬硬套,把一部经、一个法门当做完整的佛法。只有了解了佛法的本意及全貌,才能融汇贯通。佛法的传播与演变受到时空因缘的影响,根本上说是众生业力、根基、希求的影响。

E、网友问:弟子今天在看印度佛教史时,里面介绍了佛教的兴起与发展,还有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我的问题是,佛法既然是佛陀发现的,那为什么还要经过这么多的发展呢?为什么会分小乘与大乘呢?佛法是本然存在的,还是某类事物发展的产物呢?

学诚法师答:佛法是常在的,不生不灭的,但是它在世间的显现与兴衰,是随着众生的业力变化的。众生对佛法有希求,佛法就兴盛;众生对佛法不希求,佛法就会隐没。佛教中的各种流派,都是顺应众生根基和时空因缘而产生的。

F、网友问:在寺庙中祈求钱财功名,算不算“执”、“贪”,与清修相悖吗?

学诚法师答:佛法慈悲,广为一切众生敞开普度之门。入佛门众,有求福报者,也有求智慧者;有求独自寂静者,也有发大菩提心者,根基不同,而佛法皆能容纳,应机而赴。佛法如药,正是为了对治众生的烦恼病,以不同的方式引导不同的众生,逐渐令入佛智。

G、网友问:顶礼法师,寒山问拾得,是否与佛教入世救人相冲突?

学诚法师答:佛教经论、祖师大德的开示很多,有的谈智慧,有的谈慈悲;有的破执著,有的立知见;有的讲渐修,有的讲顿悟;有的讲空,有的讲有……各个开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佛法,针对当下的受众给予教授,看似矛盾,实则都是佛法的一部分,不能拿着一法去破另一法,那就完全搞错了。

H、网友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有人觉得佛讲的经典之间有矛盾的地方,是不是佛陀对不同根基的人做的善巧方便?

学诚法师答:盲人摸象,觉得象鼻与象牙互相矛盾,如果看到整体,就不成为矛盾了。理解吗

?佛陀讲经,针对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因缘,有不同的用意、不同的答案。有时需要破,有时需要立,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但都是整体佛法的一部分。能够融会贯通,就不会觉得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I、网友问:顶礼法师,请教学修要依哪种法门,诵何种经典?

学诚法师答:修学什么法门,诵什么经典能够相应,这决定于自己宿世因缘,没有一个定论。佛菩萨这一方慈悲普度是相同的,关键是看自己的信心是不否具足。

J、网友问:好多居士拜佛都是心有所求,不知应怎么规劝同修呢?

学诚法师答:每个人有自己的需求,就像生病了要找医生看病一样,也要理解包容他们的心情。学习佛法是一步步深入的,自己有能力,就慢慢引导大家。众生根机不同,自己对的,不一定要证明别人错,可能只是对方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K、网友问:如果只是为了求福报而修善行,会不会太功利呢?这样的发心是不是不够纯正?

学诚法师答:不同根机的人,入门途径不同,不存优劣之分。有人因求福报而修行,有人求智慧而修行,上根利智以无愿无求为修行,虽刚开始有所不同,到圆满时,都是一样了。

L、网友问:感恩法师点拨,学佛人在一起,尤其是不同传承的,太容易产生类似的对峙辩论了,反而生烦恼影响修学。

学诚法师答:善知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特定的因缘、对象、目的,“法不孤起,仗缘方生”,佛法本来就是对治法、对待法,离开了说法者的意趣,单单抓住一句话去争论,是很容易偏颇的,不同的角度理解不同。这样去辩,佛法也成为了引发烦恼的助缘。

M、网友问:法师,早安吉祥,我看正念的奇迹说到,佛对众生都一样,佛还说众生皆具如来,而且念经学佛如果是想要达成福报或某些愿望其实是在跟佛进行利益交换,那么法师,我很疑惑如果学佛念经是因为自己开心,觉得众生皆苦回向给众生这是不是也是利益交换,还是我有这样想法就起了分别心呢?

学诚法师答:学佛有次第,有的人先从求福报开始,再慢慢一步步走上去,也不是错。修行是很实际的,佛法的境界很高,也要从下脚处开始走,从自己能够相应、得力的地方开始。别人用什么方式学佛是他的事,自己是在什么层次、应该如何努力,清楚吗?

N、网友问:恭请法师开示解惑,这世界是一切都刚刚好(净观),还是还可以变得更好(菩提心行)?

学诚法师答:不同的观法,有不同的目的,对治不同的问题,都是针对我们内心的。根据善知识的引导去修,而不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修。

0、网友问:师父,对佛法有怀疑是罪过吗?比如:佛说肉身是臭皮囊,可是佛又说人身是由很多小虫子组成的,不是也由很多生命体组成吗?佛讲要爱众生,那为何不爱自己的身体,而要时刻提醒自己弃之如敝履呢?

学诚法师答:这不是怀疑,是不理解。佛说法都是为了对治问题,不能只看一句话的字面意思。譬如佛说“观身不净”,肉体就是一个臭皮囊,是要对治人的贪欲和对身体的执著;佛也说“暇满人身宝”,人身是无比殊胜的珍宝,要珍惜它,但珍惜不等于贪着。

P、网友问:感恩法师!在您的指引下,我自觉渐入修行之门。在与人相处上,对陌生人好办,以自己的光明心对其的光明心即可。但在与家人相处中,见其发宏愿时,除了赞扬,难免会指出须要洗心革面,可这样做便会打击人。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家人从沮丧走向更加沮丧,如何让自己的经验教训对他们有所帮助?

学诚法师答:在他需要经验时,再给他提醒,刚开始要多鼓励。说话,不光是实话就够了,还要观察对方的承受程度、理解力和当下的心态等等。

Q、网友问:师父好,最近接触了王阳明的心学,感觉和佛法有相似的地方,但他说我们佛门不执着于相,但却又远离父母妻儿,不承担人伦责任,有违人性。弟子修学浅薄,心境易被其它学说浸染,愧对师父孜孜教导。

学诚法师答:佛法的修行,出世与入世均能涵摄乃至圆融,只是不同修行阶段的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R、网友问:师父,有科学家用统计方法研究念佛、禅修时人的脑成像,揭示念佛、禅修的利益。弟子正好在美国念统计博士,也想做此类研究,发论文、演讲,发心让世人认识念佛、禅修的意义。然而怎样避免读者、听众反感,造成谤法业?怎样才能真正以此利益人?

学诚法师答:最关键是利益大众的发心。不是一厢情愿“推销”佛法,要考虑到听众的根基和需求。多祈求三宝加持,让自己的心清净、慈悲、持久。

S、网友问:顶礼师父,“燃一指成佛”的字面意思,真烧掉自己一指头,除却误解佛经外,是否也有贪功德、急切成佛的嫌疑?求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答:修行不能片面理解,要完整看待,次第而修。自利与利他、福德与智慧、空与有……是圆融的、全面的,不能只拿着一句话当做完整的佛法,也不能用这一句佛法去质疑那一句佛法。我们去修行,也有着自己的入手点和方法,不要把佛经上的话当做自己的境界,佛法如药,应病而设。

T、网友问:身边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逢年过节或者有心事,就会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安康,升官发财什么的。我特别想告诉他们,那都是佛祖劝告不要着的相,如来他老人家自己曾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但我又担心,他们的自尊,或信念受到打击,请问法师,该如何是好?

学诚法师答:对于佛法,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接受方式。对有的人说“不着相”,对有的人以利牵引,导向善行,都是增长善根。适机而赴,无有优劣对错,不必以己之“高”否定他人之“低”。我们自己好好学习教理,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因缘时可善巧开导,接引其更进一步。

---学诚法师开示之“法无高下,对机者良”

01、网友:师父,请问孕妇应该读一些什么经书好呢?需要读多少遍呢?

学诚法师:去正规寺院流通处恭请经论,读哪种都好,让自己心情安定平和,通透欢喜。多多益善。

02、网友:师父好,我感觉我的心没有力量,爱不上别人,爱不上自己,爱不上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仿佛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无所谓的。这种感觉并不好受,师父,我要怎样才能踏踏实实的跟大家一样好好生活?

学诚法师: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烦恼到底是什么。这种忧郁的情绪是许多烦恼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要找到症结在哪里。

03、网友:顶礼师父!如何跳出对立去看问题?

学诚法师:眼界更高,格局更大。譬如与同事有意见分歧,就把自己放到领导的位置想一想;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就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看到问题,不要觉得这跟自己无关,要有责任心。

04、网友:师父,遇到境界,让自己想起了以前特别不能接受的事情,怕以后还会发生。脑子一股劲儿,冲的头都疼,想控制也控制不了,想其他的办法也转化不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学诚法师:到团队中去,藉助环境的力量改善。烦恼现行的时候,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提起正念。

05、网友:师父吉祥,自己在生活中感觉到很多行业损害到别人,或性质带有点坑蒙拐骗的意思,而不敢放下心尽力去做,怎么办?

学诚法师:尽量寻找清净的行业,尽量把握自己的发心。

06、网友:法师,运气不好是福报不够吗?有的时候真心真意去帮助别人做善事又会被人说虚伪,做作,害得自己不敢去做好事了,该怎么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呢,求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想要帮助别人,要先提升自己的福德与智慧,增长自己调伏烦恼的能力,这非常重要。换言之,无论自利还是利他,都要脚踏实地地修行,不然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07、网友:顶礼师父!我父母离婚已经快20年了,父亲离开家时带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我和妈妈生活得很辛苦。虽然现在生活好很多,妈妈还是会咬牙切齿地骂父亲,怨恨他对我和妈妈不公。我父亲后来又建成自己的家庭,有多套房子,妈妈就让我占一套,因为是父亲欠我的,要不我们就太吃亏了,师父,我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如果放不下内心的怨恨,争抢再多也难以释然。即使得到,内心也不会觉得满足,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别人依然还是欠自己。慢慢帮助母亲抚平怨气、放下心结,才是真正解决之道。

08、网友:师父,我是一个志愿者,也已经皈依佛门了,我心里很喜欢做志愿者和陪伴、帮助一些孤寡老人,也希望自己以后能一直做志愿者,但是去年我母亲生了一场大病虽然现在康复了,这使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师父,我有点担心这一世我没修成证果,我老了去世了,下一世或者下下一世我轮回的时候,如果我会忘了我现在的想要做公益帮助别人的心愿怎么办?

学诚法师: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所以现在要更精进地集资粮、造善业、坚固愿心、培养正见,念念相继地用功。此外,非常重要的是与师法友团队多结善缘。

09、网友:请法师开示,念经念到业障现前与普通的不顺有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肉眼凡胎怎么判断是不是提前消业、重罪轻报?比如末学去年11月底发心皈依之后,到参加皈依仪式,再到之后天天按时做早晚课,至今三个多月了,期间连续感冒不见好,咽喉炎导致念经时经常咳嗽。这种现象在往年不可能那么长时间不痊愈的。

学诚法师:不在外境分别,在自己内心的转变。去判断、探究外境到底是什么情况,用心就偏了。生病的事,跟气候、体质变化、病情轻重都有关系,不要牵强附会、胡乱猜测,该吃药就吃药。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

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梵文网